你们知道刘邦为什么不杀萧何,接下来情缘阅读小编为您讲解
《集解东观汉记》云:“萧何墓在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正义括地志》云:“萧何墓在雍州咸阳县东北三十七里。”两处记载都说明萧何被葬在北原的长陵。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将两个著名的西汉开国功臣推上了历史舞台,也让他们命运从此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都知道,萧何是刘邦手下的一个十分出色的谋士,他们二人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了,在刘邦没有发迹之前,萧何还是他的上司呢。想当年,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虽说,大小也算是一个吃皇粮的官员,但是,这个官却只是临时的。
反观萧何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县的县丞,他那时可是正经八百的朝廷命官呢!要说这两个人也算颇有几分缘分,作为一个小小的亭长,刘邦原本是并没有什么机会结识县丞这种级别的官员,然而,机缘巧合之下二人不但认识了,还颇有几分相见恨晚之感。
萧何是一个十分有眼光的人,他第一次见到刘邦,便觉得此人日后必定不凡。于是,他主动放下身段与之交好,刘邦也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对于上司主动投来的橄榄枝,他又怎会不肯顺势接受呢?就这样,两人一个有心一个有意,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一起,还成了莫逆好友。
一直以来,萧何都对刘邦礼遇有加,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对他十分照顾。有时就连自己家里来了客人,也常常邀他做陪,一来二去,两人自然也就混的很熟了。严格说来,萧何其实还算得上是刘邦和其妻子的媒人呢。
如果,不是在萧何家中见到吕父的话,他的婚事可能还得再蹉跎上几年吧。一直以来,萧何都毫不犹豫的把宝压在了他的身上,当他举起起义的大旗的时候,萧何更是毫不犹豫的放弃了自己原本的铁饭碗,义无返顾的跟随着他投入到反秦的大潮中去。
起事之初,他们的队伍并不庞大,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规模很小,没钱、没粮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面对朝廷军队的疯狂镇压,那个时期,他们的处境可以说得上是非常的艰难了。但即使是在刘邦最为艰难的时候,萧何也从未想过要背叛他另投明主。
其实,以萧何的才能来说,离开刘邦他同样能够很轻松的找到一个实力强大的靠山,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与刘邦相互扶持,共谋大业。
每次刘邦在前方冲锋陷阵的时候,都是他在后方筹措粮草,稳定军心。当刘邦缺兵少将举步维艰的时候,是他在为其殚精竭虑地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当刘邦举棋不定,乱了手脚的时候,也是他一直在背后鼓励他,支持他。
夸张一点说,如果没有萧何的话,楚汉之争,谁胜谁负,那就不一定了。刘邦心里其实也很清楚,这一路走来,他们二人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毕竟“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并不是人人都有的。然而,造化总是弄人,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好像都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昔日可以交付后背的生死兄弟,终有一天,也会互相猜忌怀疑。刚刚登上皇位之时,刘邦对待昔日的兄弟确实不薄,几乎他给他们每个人都论功行赏了,分了土地和人口。他爽快地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但是,他做这一切真的都是心甘情愿的吗?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吧!
为了不给人留下刻薄寡恩的印象,又或者,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他爽快地分封了功臣。可是,常言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随着年龄的增加,刘邦的猜疑心变得越来越重。他已经老了,力不从心了,可是,当初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却还个个生龙活虎。
如此一来,他又怎么能够不担心呢?
他害怕有朝一日,自己的后代会守不住这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于是,他选择了先下手为强,找各种理由,朝当年的功臣下手。特别是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更是成为了他杀鸡敬猴的首要目标。就这样,韩信死了,彭越死了,最后,就连英布也没能幸免于难。
他的一系列行为,都在向众人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他已经准备好,向当年的功臣们挥刀相向了。武将已经被杀的差不多了,眼看着就快轮到文臣了。作为文臣之首的萧何,又怎么能够不着急呢?于是,他只能故意低调,以求自保。但最后他发现,低调是远远是不够的。
所以,自己必须有把柄抓在皇帝手中,这样刘邦才能够放心。贪恋权势肯定不行,这样只能够让自己死的更早,于是,他想到了贪污受贿,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十分贪财的人。如此一来,他虽然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越来越差了,但是,刘邦却对他越来越满意,越来越放心了。
当时的萧何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他自毁名节的行为,让刘邦对他降低了戒心,从而,使他在这场清洗运动中顺利的活了下来,所以,他的付出也算是有回报了吧。汉十二年,刘邦病逝于长乐宫后,萧何也终于卧病不起了。
萧何的后嗣有四世因为犯罪而失掉爵位,绝封;但天子总是又寻找萧何的后代,重新封为酂侯,其他功臣无人能与他相比。萧何后代建立了南齐和梁,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是萧何的第二十四世孙,萧衍之父萧顺之与萧道成同辈。因此,萧衍为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