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想杀丁宝祯?原因是什么

2020年07月06日21:06:46

丁宝祯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中国近代史上,晚清的“中兴四大名臣”比较有争议,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三人是没有异议的,而第四位却争议颇大,有人认为是胡林翼,有人认为是张之洞,还有人将丁宝桢也列入其中。不过实事求是的说,丁宝桢确实在名气上要输给其他两位,但这并不影响他青史留名。

丁宝桢从贵州步入清廷政治舞台,在当时吏治腐败,外忧内患的历史背景下,创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功绩。丁宝桢一生赋性耿直,祖注重修养,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特别是斩杀了慈禧的第一心腹太监安德海,震动朝野,名扬天下。

丁宝桢,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出生于贵州平远州(今织金县),他的祖父丁必恭曾任四川昭化县知县;父亲丁世芬,也是镇远训导。丁宝桢自幼聪颖好学,胸怀大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丁宝桢中举人,咸丰三年(1852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咸丰十年(1860年),丁宝桢由于在丁忧期间,募勇剿灭叛军,以军功卓越著升岳州知府。在岳州任上,他率团守城,迫使太平军陈玉成部转往长江以北。次年,山东捻军势起,丁宝桢调任长沙知府。

同治元年(1862年),由于丁宝桢多次击败东捻军、西捻军,被调任山东巡抚,以功赏头品顶戴,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成为晚清著名的封疆大吏。当时,正值僧格林沁节制直鲁豫皖四省军事,位尊权重,不可一世。丁宝桢因协助僧格林沁剿灭山东起义军黑旗军宋景清失败,被革职留任。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被捻军击毙。清廷命湖广总督李鸿章为钦差大臣,负责镇压捻军。李鸿章所部大败后,将失败原因推到总兵王心安和时任山东巡抚丁宝桢的身上。清廷降旨将王心安立即正法,丁宝桢撤职留任。丁宝桢接旨后,不但制止暂杀王心安,而且立即抗旨上疏,详述失败的主要原因,清廷得知实情后,赦免了王心安的死罪,当然丁宝桢和李鸿章也因此留下嫌隙。

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身边的亲信太监安德海请求秘密出京,到东南为同治帝采办龙袍,同时也为慈禧索取衣物和珠宝。他得到慈禧的默许后,乘太平船由运河南下,一路声势浩大,不仅招摇过境,还沿途大肆勒索地方官。

安德海之所以成为慈禧的第一宠宦,是因为在“辛酉政变”中立下大功,此后在宫中以小安子为昵称,以慈禧亲信自居,在宫中盛气凌人,遭致同治帝、慈安太后以及奕䜣的忌恨。丁宝桢在进京觐见同治帝的时候,同治帝就流露出要杀安德海的意思。

当安德海进入山东泰安境后,丁宝桢觉得铲除安德海的机会来了,他立即以清朝祖制“宦官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定了安德海的死罪。而且不经请示慈禧,便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并暴尸三日。

丁宝桢诛杀慈禧宠宦安德海的非凡举动,轰动朝野,震动天下。慈禧接到丁宝桢的奏疏事时勃然大怒,但即使是大权在握的她,对列祖列宗的律令也不敢公然违抗。然而,慈禧下定决心,一定要找机会报此深仇大恨,发誓要杀丁宝桢。

时过境迁,光绪元年(1875年),丁宝桢在山东创设了机械制造局,为该省洋务之创始,而且在巩固海防上,丁宝桢还还上奏清廷,在烟台、威海卫、登州等处建筑炮台,其任上功绩显赫,为朝廷所倚重。

慈禧虽然心底下恨死了丁宝桢,但她是个玩弄权术到极致的人,当下国家危难,很需要丁宝桢这样的封疆大吏,所以杀安德海之事暂且搁下,并且还升任丁宝桢为四川总督。丁宝桢到任后,即率官民修整都江堰,其后又创办了四川机械局,制造出前后膛枪、弹药、火炮及小型机器,为四川现代工业之首起。

光绪十二年(1886年),67岁的丁宝桢死于四川总督任所。由于俸禄多用于济困助教,这位封疆大吏病危时竟然债台高筑,只好上奏朝廷:“所借之银,今生难以奉还,有待来生含环以报”。接到奏折后,光绪帝为之动容,替他偿还了所有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