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战国时期的悲剧人物,最后死得有多惨?

2020年07月06日21:11:56

话说在战国时期,虽然出现了涌现出了很多卓绝的人物;奈何天妒英才,这个世界上,越是优秀的人物,越难善终;而战国时期的那些卓绝人物中,能安然过完一生的寥寥无几,否则,王翦又怎会成为后世膜拜的对象?而现在这里,情缘阅读小编就来盘点下战国时期最悲剧的四位天骄人杰,来看看都是谁吧。

TOP、4 白起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襄王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秦昭襄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襄王期间,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虽然白起没有灭国之功,但他的存在,却是极大的削弱了周边国家的实力,尤其是赵国和楚国,可以说是被白起打得一蹶不振了;但就是这么一位对秦国有着赫赫战功的名将,最终的命运却是一个悲剧;由于白起功高震主,加上长平之战后拒绝再次出征赵国,最终在范雎的推波助澜之下,秦昭襄王下令让白起自尽,一代名将就此落幕。

TOP、3 李牧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代表作为“赵破匈奴之战”,以20万军队大破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而且还顺手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后以抵御秦国为主,代表作为“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两场大战皆大破秦军,让秦国损失惨重;在战国末期时,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可惜在公元前229年时,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而且还派人将李牧给杀害了。在李牧死后不久,王翦就率大军进攻赵国,并顺利地吞并了赵国。

TOP、2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十五岁继位,而且继位时赵国正面临灭国危机,魏、楚、秦、燕、齐五国各派锐师万人来参加赵武灵王父亲的葬礼,其实就是想看看情况,如果有机会,当然会毫不犹豫的灭掉赵国。赵武灵王在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应对措施、抱着鱼死网破的态度,摆开决战的架势来迎接这些居心叵测的吊唁使者;结果顺利度过了难关。

此后赵武灵王开始寻找让赵国变强的方法,赵武灵王选择的方向是军事改革,也就是“胡服骑射”了;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后来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而且赵武灵王在鼎盛的时候为了专于军国大事把王位禅位给儿子赵何(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

赵武灵王的本意是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但是赵武灵王的这番设想却严重违背了政权构建的基本规律,尤其是他后来还想立另一个儿子为代王,终使得父子反目,就连曾经帮他坐稳王位的肥义都选择帮自己的学生赵惠文王,最终,赵武灵王被困皇宫,并在沙丘之变时饿死,而他的儿子一直守在宫外,一代枭雄,以这种方式落幕,也是悲剧了。

TOP、1 商鞅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但魏王并不器重商鞅。后来秦孝公深感秦国的穷困落后,想变法以强国,于是遍访人才,得知了商鞅的存在后,花费巨大力气将商鞅请来了秦国,主持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涉及各方各面,比如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乃是战国时期诸多变法中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故而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不过商鞅变法也极大的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故而在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了;本想逃到魏国去,但因为当初做的太绝,被拒绝入境,商鞅只好潜回封邑,并发动邑兵攻打郑县。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战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而且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

说来也是可惜可叹,如果白起不死,至少还可以为秦国效力十年以上,以白起的能力,可能灭国的殊荣就轮不到王翦了;如果李牧不死,至少还可以为赵国效力二十年,以李牧的能力,不说反攻秦国,至少耗死王翦是一定的;再说赵武灵王,一代雄主,壮年就死了,这可惜的程度自是不必多说;最后来说说商鞅,商鞅的任务算是完成了,虽然死的冤,不过他的变法却一直贯彻了下来,这算是一点欣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