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曹操和杨修的读者,下面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杨修之死,一般意义上,被定性为“恃才傲物”,得罪曹操。可是大家要知道,不要太小看曹操,他早知司马懿有野心,都能愿意放其一马,为何独独对杨修非杀不可呢!
其实,《三国演义》中,评价杨修的时候,除了“恃才傲物”之外,后面还有一句话“数犯曹操之忌”,综合起来来看的话,大家就明白,杨修之死虽然于自己恃才傲物有关系,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曹操身上。
在“鸡肋”事件中,曹操用兵的时候,出现了犹豫,就在权衡利弊之时,遂用“鸡肋”作为夜间的口号。就是根据这两个字,杨修猜出了曹操又撤兵的打算,这个自然展现出了杨修的心思缜密,富有智慧。
可是,杨修犯了一个大忌讳,作为客卿也好、还是下属也好,当主帅犹豫之时,是可以给出建议的,可是绝对不可以代替主帅做决定。然而杨修直接让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怎么能够忍受,一个下属如此的造次,这个事件是曹操杀杨修的主因。
其实,在很早之前,曹操就有了杀杨修之心。
比如,改造园门事件,曹操就是想让手下,摸不清自己的心思,也显示自己的高深。按照曹操的想法,当底下人不知道如何办的时候,会来请求他指点迷津,这个时候曹操在揭露真相,然后让下属佩服于他。
出于这种虚荣心,曹操才故弄玄虚。
可是杨修直接猜中曹操的心思,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了。当花园改造完毕之后,符合曹操的心思,按照道理曹操应该高兴,可是小说中却是这样描述的“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这种不合理的描述,说明了什么!
曹操的心思被破坏,人们都看到了杨修的智慧,反而把出题人的智慧给泯灭了。作为一个君主氏的人物,自然不愿意下属能够猜透他的心思,从而做到“天威难测”,才会让下属敬重,而杨修的行为,触犯了上位者的禁忌。
另外“一盒酥”事件,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不在详述。这一盒酥是塞北送来的贡品,自然是专门送给曹操的。
本来曹操写“一盒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可是杨修作为一个下属,竟然强行曲解成“一人一口酥”,直接给吃掉了。主公的东西,没有征求同意,就擅自分而食之,这是什么性质,这绝对是目无君上,在那个时候可是死罪。
如此多疑的曹操会怎么想,我的东西你都敢强,以后会不会谋害我。
曹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制造了“梦中好杀人”的假象。不知死的杨修,竟然直接揭发“丞相非在梦中,看乃在梦中耳”。杨修这是要干什么,能猜透曹操的心思,就已经十分的危险了,还说出来,让曹操的努力白费,间接地增加了曹操的性命之忧,这样的事情,曹操怎能不嫉恨。
在这以后,曹操已经坚定了杀杨修之心,只欠一个时机。
还有一件事,曹植很欣赏杨修,经常彻夜长谈。当曹操想立曹植为世子的时候,曹丕知道了十分的着急,立即召集心腹到府中商议。
小说中有一个细节,值得人品味。按照道理来说,这些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入曹丕府邸,可是小说上是这样说描写的“藏入大簏之中与绢匹一道送入府内”,可见曹丕的行为也是犯忌讳的。
如此隐秘的事情,偏偏杨修猜到了。
这都很正常,作为敌对方,派人监视也好,有探子也好,知道就知道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杨修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曹操。
多疑的曹操会怎么想,如果没有人赃俱获,那么杨修就有诬陷曹丕的罪行,如果是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人扶持曹植,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
果不其然,曹操一方技高一筹,没有被抓到把柄,杨修就有诬陷之嫌疑,曹操怎么忍受一个臣子,在自己面前舞弄权势,害自己的儿子。
而后来,曹植在接受曹操的考察的时候,都对答如流。经过调查才知道,都是出自有杨修之手。这个时候,曹操就对曹植,是否真的有军国才能,产生了怀疑。
而对于杨修,就更加的不放心,如果曹植上位,是否能控制住局面。杨修这样的人,经常越权行事,曹植是否能够压得住。
综合各种因素,留杨修这样的人在,早晚会惹出大祸事,不如干脆杀掉。
另外,我们在说司马懿,一直都是很低调,曹操在的时候,一直表现得很谦卑,即使曹操知道他有野心,可是在自己面前,没有显现出来,就说明还能控制得住。曹植死后,曹操发现曹丕的才能,完全可以镇压的住,因此对司马懿也就没有过分逼迫。
用现代的话来说,杨修有才,可是情商太差,最终被领导干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