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广难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情缘阅读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话说“初唐四杰”的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以一篇《滕王阁序》闻名天下,而其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是成为经典,时常被后人用来感叹自己“人生易老,有志难伸”的苦闷。
而“李广难封”这个典故,则是出自于汉朝名将李广的亲生经历。
同是汉武帝麾下将领,身为晚辈的卫青第一次出征就封侯,而随卫青的年轻将军也都一个一个封了侯,而李广经历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却始终不得封侯。
那么李广为何难封?
在汉朝,封侯算是武将的最高荣誉。众所周知,汉朝沿用秦制,而秦朝的军功爵位制度共分二十等。其中封侯是最高的两级,分别为关内侯和列侯。在汉武帝之前,列侯其实是叫彻侯,但由于汉武帝名字叫做刘彻,为了避皇帝名讳,于是改称列侯,又称通侯。
像李广这样毫无身份背景的武将,仅仅依靠军工积累,想要达到封侯的标准,那么必须得要有耀眼的战绩军功。比如卫青封关内侯,那是因为其率军直捣龙城,那可是匈奴的祭天圣地,影响力不可谓不大。而且当时是四路大军出击,其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唯有卫青战果丰硕。
基于这样的对比,汉武帝才给卫青封的侯,这里面还可能有着卫青是汉武帝小舅子的缘故。
然而,李广却没有这样的战绩。所处的时代,之前是汉景帝时期,那正好是汉朝休养生息,武功不算昌盛的时代,他没有机会去积累这样的军功。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李广的生涯履历。
传说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之后,世代习武练兵,属于根正苗红的将门子弟。但也仅此而已,毕竟是改朝换代了,李广参军是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良家子弟,所以李广的起点并不高。当然,良家子弟也不错了。再配合李广高超的武艺与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出人头地也不是没有机会。
但,李广生错了时代。
李广活跃的时代是文景二帝的时代,此时的汉朝国策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征战,所以李广没有什么发挥的机会。就连汉文帝自己也可惜他李广生错了时代,说他如果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当然,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是个机会,当时李广在太尉周亚夫的麾下表现十分亮眼,曾单枪匹马于叛军中夺旗,时人无不叹其勇武。
但李广这时候却遇到了梁王,汉景帝的弟弟。他喜欢李广的勇武,想把它招揽到梁国当将军,并授予其将军印。这位懵懂的少年不懂政治的凶险,没有拒绝梁王私自授予的将军印,这使得朝廷在之后没有给其奖赏,而李广也因此失去了向上爬的最好机会。因为梁王虽然是汉景帝同胞兄弟,但毕竟不是皇帝,而封官只能是皇帝才能做的事情。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因此,才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广不但没有被封侯,反而被调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右北平郡去对抗匈奴。
此后的李广,常年镇守边关,抵御匈奴,可谓是劳苦功高。
如果是在汉武帝时期,李广仅仅是镇守边关的这个飞将军的名头,其实就足以封侯,因为其不仅仅是战绩,还有着很大的象征意义。但由于当时汉朝对匈奴采取的是防御策略,所以李广与匈奴对战,首先都规模不算大,没有大的战果,也就谈不上立功封侯了;而且当时汉朝是想结好匈奴的,所以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将李广这样的人大肆宣传,大加封赏。
到了汉武帝时期,李广已经老了,虽然还在军中发挥余热,但他的年龄实在是不能得到汉武帝信任。
当然,只要还在军中,那就还有机会。
李广也是这样的觉得的,他在等,等那个能让他赚取足够军功的机会。
公元前129年,李广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当时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武帝命久经沙场的李广和初出茅庐的卫青便共同去抵抗匈奴,因李广名声在外,所以在匈奴人的口中将李广被称之为“飞将军”。其实,这是第二次李广能够封侯的机会。
可能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是因为李广的名声太大,所以遭到了匈奴大举围攻被俘,导致李广通过诈死的方式才能从匈奴手中逃脱。
而卫青不仅带领军队直捣匈奴的根据地取得了成功,还首次虏获了700人。班师回朝后,卫青便是通过这次的“龙城之战”被封为“关内侯”,而李广不但错失了这样的一个机会,还落得了一个“败军之将”的下场。
当然,李广其实还有机会,也是他最后一次机会。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鉴于自身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决定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以及数十万步兵,分两路出击匈奴。其中卫青由定襄出击,直击匈奴单于王庭。
此时的李广从军已经快五十年了,白发苍苍,汉武帝担心其禁不起塞外的风霜,便没打算派他出征。但李广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于是屡次请战,汉武帝最终还是答应了,由李广任前将军,作为卫青的副手。
当时卫青计划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率军正面直击,一路由李广领兵迂回包抄。策略本来没问题,但是这个路线人选上却发生了分歧。李广率领这一路,因为要迂回包抄,势必会拖延时间,很可能他赶到时,仗都打完了,这样李广的功劳无疑要小很多。于是李广以自己为前将军为理由,请求换路。但是卫青不答应,李广无奈,只能服从命令。
果不其然,李广在半路上迷失了,耽误了行程,结果导致大军没能合围单于,使得单于逃跑,成为了漠北之战唯一的遗憾。李广身为主将,自然是要负责,同时为了不拖累部下,李广将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然后自杀谢罪。
一代飞将军,就此落幕。
纵观历史,不管是处于朝代更替,还是处于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人若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光有报国之材以及报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机会。李广一生,真的是运气太差,其历经了文、景、武三朝,为国征战数十载,立下了赫赫战功却未能封侯,不管对于当时的人以及后世来说都未尝不替李广感到可惜。司马迁都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或许这一切都是时间的安排,飞将军能改变的东西不多,汉文帝的那句“惜乎,子不遇时!”真的就成了折磨他一生的诅咒。
而且不光光是李广,李家三代其实都挺惨的。
李广之子李敢,因为李广之死而嫉恨卫青,认为是他害死了自己父亲,将其暴打。虽然卫青并未追究此事,但其外甥霍去病,硬要为舅舅出头,于猎场中,射杀李敢。而霍去病仗着汉武帝宠爱,逃过了制裁。
李广之孙李陵,被匈奴俘获,导致李氏一族,被汉武帝灭满门。
不过话,说回来,李陵投降匈奴之后,当了驸马,封了王爵,虽然背井离乡,但也算是善终。这在汉武帝身边的那些文臣武将中,算是比较难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