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将兼音乐家,桓伊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2020年07月14日21:18:14

大家好,这里是情缘阅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桓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不管你是80后,还是90后,应该都听过一首曲子吧,那就是闻名遐迩的《梅花三弄》,那一句“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还有“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不知道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而这首诗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桓伊,也就是说,这首《梅花三弄》实际上是桓伊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影响后世一千多年,可见其知名度。

《世说新语》和《晋书》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王徽之赴都城建康,泊船青溪,恰好遇到桓伊乘车从岸上经过。王徽之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父子。王徽之这个人出身琅琊王氏,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士族。

他的故事流传很广,最著名的就是那个“雪夜访戴”的故事。

一日大雪,王徽之半夜醒来,推窗一望,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顿时诗兴大发,边喝酒边大声吟诗。王徽之实在太高兴,突然想起了百里之外的好友画家戴安道,于是催促随从奋力划了一夜小船,终于在第二天清晨看到了戴家的大门。

但奇怪的是到了门口后,王徽之并没有敲门而入,而是挥挥衣袖说:“我们回去吧。”结果随从们都莫名其妙,他笑了笑道:“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来的,现在兴致没有了,当然应当回去,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原文是: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内涵意思是:结果不重要的,我要的是艺术这个过程。

戴安道后来得知此事,说:“徽之真性情,这才是我的知心朋友。”还留下“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两个成语,为语文做了贡献。

这就是王徽之,十分有个性,士族就是任性,所以,这样的王徽之,遇到了大名鼎鼎、懂音乐的桓伊,怎么可能放过呢?

于是王徽之叫人过去拦住桓伊的车,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而桓伊似乎也听过王徽之的名号,所以,很谦逊地下车,下车之后,为王徽之吹奏《三调》之曲,一弄寒山绿萼,二弄姗姗绿影,三弄三叠落梅,笛声悠扬,曲意深长。这就是《梅花三弄》的原曲。

而桓伊也很有意思,吹完后一言不发,直接上车就走了。全程二人一句话也没说。有意思吧。

或许,这就是名士的风流,魏晋的风度,不要问我是谁,也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只需要红尘中的一个眼神,便足以说明一切。美好不需要知道谁是谁,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桓伊既敦和又风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这就是《梅花三弄》的来历。

事实上,桓伊在当时的名气远远大于王徽之,桓伊是当世名将。《晋书》记载,桓伊是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

公元371年,咸安元年,桓伊任淮南太守,前秦号称万人敌的张蚝、王鉴率三万大军入侵淮南,被他设计伏击,几乎全歼前秦军。

公元383年,建元十九年,野心勃勃的前秦苻坚率80万大军兵临城下,企图灭了东晋,一统天下。当苻坚大军压境之时,身为西中郎将的桓伊挺身而出,率领西府军和谢玄的北府军并肩作战,多次在鼓角连鸣中厮杀冲锋,屡立大功,最终以少胜多,击溃前秦八十万大军。

所以说,桓伊功勋赫赫,战功累累,他虽然获得如此战功,但他为人谦虚朴素,个性不张扬,从不居功自傲。

或许,这正是音乐的功劳,音乐陶冶了他的情操。《晋书》上记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他唱挽歌与羊昙唱乐歌、袁山松唱《行路难》辞,被时人称为“三绝”。桓伊最擅长的就是吹笛。

桓伊就是武侠小说中剑胆琴心的典型代表。

据说桓伊执掌桓温遗产后,依然念念不忘北伐,聚拢流民,恢复民生,操练军马,积蓄力量,有朝一日一统山河,可惜最终这个愿望在东晋的权力斗争中烟消云散,而桓伊也病逝于任上,可惜了。

虽然桓伊走了,但他的那首《梅花三弄》却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至今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