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按现在的主流眼光,韩信是个很奇怪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说他“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穷和懒,似乎成了韩信的标签,他也一天天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被人讨厌着,直到被逼做出改变。
韩信肯定是读过书的,而且读过不少,因为他编过兵书,《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张良、韩信次第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野路子出来的人打仗厉害是可能的,但要总结出军事思想,本人的文化水准一定要够。
而且韩信很可能是个贵族之后,因为他有佩剑,剑乃“百兵之君”,一个八倍贫农肯定是没有剑的,结合韩信穷得没饭吃这一条,他应该是个落魄贵族,身上最值钱的估计就是那把祖宗留下来的佩剑。不料,这把佩剑却给韩信带来了巨大的侮辱。
韩信这样一个又穷又懒混饭吃的“废物”(如果没有后来,这个称号的确很符合他),整天没事就带着剑上街转悠,这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史记·淮阴侯列传》
一个屠夫拦住了韩信,恶狠狠地说:“看你个子比我高,总佩戴着剑四处走,可我知道你其实就是一个胆小鬼。假如你不怕死,那就拔出你的剑,一剑刺死我;不然,你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屠夫便双手叉腰,岔开了双腿,眼神极尽蔑视之意。韩信盯着屠夫看了一会儿,俯下了身子,匍匐在地,从屠夫的胯下爬过去。
当时集市上很多人, 都讥笑韩信是一个懦夫······
这个“懦夫”还真不幸地差点饿死,因为他的长期饭票——亭长家女主人不乐意了,天天提早做好饭吃了,等韩信准时来的时候,已经没东西吃了,韩信“知其意,怒,竟绝去”。
走是走了,饭总得吃,韩信就跑去河边钓鱼,可半天还钓上来一条,差点饿死,幸好有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可怜他,给他送饭吃,一连送了几十天。
韩信就高兴了,对老婆婆说我以后肯定好好报答您!老婆婆不屑一顾:你也好意思说!好好个大男人自己都养不活,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送吃的,谈什么报答!
史书没有记载韩信的反应,可能是羞愧地无地自容吧,后来项梁起兵吴中,渡江西向,路过淮阴时,韩信仗剑从之,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汉朝建立后,刘邦分封诸王,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他的老家淮阴,就在楚国治下。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史记·淮阴侯列传》
对他的恩人与仇人们,韩信给了老婆婆千金;给了亭长百钱,还训了一句;给了屠夫一个职位,并解释了自己不杀他的原因——杀之无名。
从过往经历看,韩信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他不屑务农,不屑为吏,更不屑经商,于是落到差点饿死的地步,他厚着脸皮去蹭饭,他忍着屈辱钻人胯下,只为自己的追求。
韩信的追求是什么呢?大概是功名吧,一旦看不到获得功名的希望,他都会果断跳槽。而在秦朝杀人,取功名之路就断了,要么身死要么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总的来说,韩信的思想跟那个时代许多人是一样的,具有非常浓厚的分封制意味:国士待我,国士报之,所以才有“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
在韩信看来,自己功高,刘邦就得裂土以封功臣,这样我才会为刘邦卖命嘛,可关键是,这时候分封制已经逐渐被郡县制代替了,皇帝们不会再把权力分给别人了,他们只要臣子无条件的效忠和自家万世一系的权力,异姓王这种威胁,该清除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