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孔父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孔子家族史上,其六世祖孔父嘉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孔父嘉是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官任大司马,可谓是位高权重,后来为太宰华督所杀。原本孔子的家族一直都是宋国的贵族,却因此而中道衰落,一下子变成了平民。
那么孔嘉为何会被杀呢?
按照历史记载原因是“情杀”,说的是太宰华督见孔父嘉的妻子“美而艳”,便想据为己有,所以遂借百姓怨声载道之机,以安宁人民为名,将孔父嘉杀死,从而得到美人。而当时的宋殇公为,孔父嘉鸣不平,华督便又杀殇公,迎公子冯于郑,是为宋庄公。
这场二千七百年前的悲剧,其实是看作影响中国文化的进程的大事。一方面,孔父嘉的后代以其字为氏,乃为孔氏,后来才有孔子孔仲尼的出现;而如果孔家没有这场灾难,孔子爷爷的父亲,也就是孔父嘉的曾孙,也就不会因华督家族的逼迫,而移居鲁国,孔仲尼是否会出生恐怕就是个问题了;宋国贵胄之家生下的孔仲尼,没有鲁国的环境和管牲口、当仓库管理员的经历,彼“孔仲尼”也难成为此孔子了吧。夺妻之难这样的历史苦难碎片,就这样无形中影响了中国文化乃至历史的命运。
子督的所作所为,纯粹是因色起意,从人品上来说当然是极度卑鄙无耻。所有从个人私德来讲,子督被古往今来的众多士人所鄙弃。
但事实上,当年宋殇公为了阻止堂兄弟子冯回国来抢夺君位,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这让宋国百姓负担异常沉重;特别是近两年来,宋国外战还是屡战屡败,宋国人的怨言也越来越多了。在国际上,宋国西边的郑国,东边的鲁国、邾国,西南的蔡国,都已经与宋国反目成仇。外敌虎视眈眈,内部民怨沸腾,宋殇公政权已经是摇摇欲坠。
孔父作为“国防部长”,宋国对外战事如此频繁,确实是难辞其咎,但宋殇公作为主谋更是罪无可恕。
所以从子督杀死孔父、宋殇公之事的结果来看,却是让宋国结束了持续十年的战争局面,对宋国百姓及东周各诸侯国来说,都是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甚至于《左传》桓公二年说,宋殇公即位后,十年十一战,百姓苦不堪言。孔父嘉为司马,华督为太宰。借百姓怨声载道之机,华督先扬言说:“这都是因为司马的原因。”
华督杀了孔父嘉之后,又杀死殇公,从郑国召回庄公而立为国君,以此来结好郑国,从而终结了宋国战乱。
那么这种“恶花结出了善果”,在微言大义的《春秋》中又是何记录呢?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编年史写的一部史书,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各国之间不断争战,国内诸子争权,大臣谋杀国君的事情时有发生,孔子在记载史料时常用隐晦和批评手法记载这些事。
比如《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的母亲生郑庄公时非常危险,郑庄公里两条腿先生出来后露头。这样出生的情况古今都是比较危险的,所以,郑庄公的母亲差点没把命丢了,打骨子里恨郑庄公而喜欢小儿子共叔段。
郑庄公继位后,他的母亲让把京城封给共叔段,郑庄公答应了自已般到别的城市居住。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大叔。”
这下郑庄公手下大臣不愿意了,哪有一个国家两个京城呢?郑庄公随口说出一向千古名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过些日子他的母亲又要了两个边境城市给共叔段。这回共叔段兵强马壮准备当一国之君,他带兵攻打郑庄公,他的母亲打开城门。其实郑庄公早准备好了,就等弟弟举兵造反呢!
结果郑庄公理直气壮的把弟弟灭了,把母亲囚禁到颖。声言“不及黄泉,不相见也。”
孔子对郑庄公放纵共叔段的野心,置其于死地的做法是否定的,对共叔段贪得无厌是持批评态度的。
因此,把郑庄公称“伯",把兄弟间的纷争比作两国打仗称"克",把共叔段逃住他乡称作"奔"。
后世史学家也学会了这种笔法,比如北宋徵宗父子被金国抓住押往北国是汉民族的耻辱,史学家把这段历史称作"二帝北狩”,意思是宋微宗爷俩去北方打猎去了,这种记载历史的方法叫做春秋笔法。
《春秋》上记录关于此次宋国之乱,仅有十三个字:
“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
《左传·宣公四年》中说:“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
意思是,但凡弑君之事,如果提及了国君的名字,说明国君有无道之行;提及了臣下之名,则说明罪在臣子。
由此可见,孔子的评价还是挺客观的,子督弑君、殇公(与夷)无道他都一一指出,至于对自己六世祖的态度则有些微妙。
这个“父”字到底是不是孔父嘉的名字,尚且无法确定。所以看起来孔子似乎还是给祖上留了些面子。其实这样做也并无太多不妥。毕竟宋朝国乱,战争频繁乃是宋殇公所致,孔父嘉只是忠心事君而已,这比之残忍好色、杀死同僚和君主的子督,则要好上太多。
当然,关于这个“父”字还有其他的争论,比如杜预和孔颖达均主张这是名,并举出齐僖公姜禄父(甫)、蔡侯考父、季孙行父等等为例。所以,杜预和孔颖达均认为孔子这是在责难孔父。
所以,就目前来看,孔子之态度,还有些模糊不清。
但这并不影响《春秋》之“微言大义”,孔父嘉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个礼崩乐坏、礼法伦常的无序时代。篡位夺妻如同家常便饭一样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孔子出生时,春秋时代已进入晚期,周礼尽在的鲁国,礼崩乐坏也发展到登峰造极。
而且无论孔子对种孔父嘉态度,其实都可以接受。最重要的是,孔子虽没有对先祖作出评价。但子督弑君、殇公(与夷)无道的评价则已经定论,至少这个仇人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