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李严下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情缘阅读小编一起欣赏。
李严,三国时蜀汉的一位重臣,这个重臣之重重到什么程度呢。公元223年6月上旬,刘备病危,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辅助后主刘禅,就可看出李严的能力无疑是超级棒的。
突然和诸葛亮处于同样的地位让李严很快乐
被赋予托孤重任的李严,突然发觉自己极度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当时,在李严的内心深处他以为刘备把他和诸葛亮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何等的荣耀。
谁不知道诸葛亮在当时的蜀汉,除了刘备就是诸葛亮,无论是权势,还是名声都如日中天。刘备转眼之间就把自己放在和诸葛亮一样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满足了李严的自尊心也好,虚荣心也罢,他觉得这辈子值了,因为能和诸葛亮平起平坐,曾经是他多年的梦想竟然就这么轻易的实现了。他对自己说,给我这样的荣誉和地位,我当然要竭尽全力把该干的事情干好。
作为托孤的第一重臣诸葛亮,他的内心绝没有李严那样的波澜。因为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就是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不容置疑的已经是蜀汉第二号人物。刘备无论是在位也好,驾崩也罢,对诸葛亮日益巩固的地位没有丝毫影响。
李严就不同了,如同有点火线提拔,快速上位的感觉,始终有点晕晕乎乎的感觉。他更感到既然已经成为托孤大臣,那就和别人不一样,要干的比人更出色,绝不辜负刘备的信任,当然,在李严的内心深处,干的更好,才能享受更大的待遇和荣耀。
李严正是秉承着这一心里,只要是丞相让他做的,就想方设法把事情干好。因为,我李严已经是蜀汉的第三号人物了,这种内心的满足和骄傲,是常人无法体会得到的。
也正是有了李严的全力辅佐,让诸葛亮可以集中精力率领大军进行北伐,不再为蜀汉内部的事情担忧,更不为大军出动后的后勤保障牵肠挂肚。李严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诸葛亮的好评,这让李严最为受用的,他想,刘备选中我做托孤达成当然是选对了。
醉心于北伐的诸葛亮忘记了对李严的提携
人是需要不断的激励,特别是对于李严这样荣誉感极强的人,更需要对其加官进爵,这样才能让他觉得有奔头。
可惜的是醉心于北伐的诸葛亮视乎忘记了这件事。尤其是,随同诸葛亮一起北伐的将领,因为军功,很快在级别上都与李严处在一个等级上了,这让李严感到了巨大的失落和不平。我可是被先皇钦定的托孤大臣,这么劳心费神,为何也不给他提一提,一点进步也没有,这,这怎能体现出托孤大臣的与众不同。
诸葛亮似乎忘记了这件事。李严却焦急万分,他终于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虽然已经被封为都乡侯,授予符节,加官光禄勋,总觉得不满足,与他的付出特别是托孤大臣的地位完全不相符。不过,他没有公然要官,而是以试探的口气给诸葛亮提了一个建议,劝说诸葛亮受九锡,进爵称王。
李严的意思很明确,你我都是托孤大臣,一旦你诸葛亮接受我的建议受九锡,进爵称王。作为回报,你诸葛亮当然不会忘了谁给你提的这个合理化建议了吧,不用说也会把我李严往更高的爵位上提一提把。
只是,李严恰恰忘记了受九锡,进爵称王的严重性。自秦朝以来,受九锡,进爵称王的下一步,那就是逼迫皇帝禅位,让自己取而代之。比如曹操就是这样的待遇,受九锡,进爵称为魏王,可以持剑上殿,不对皇帝行跪拜之礼,他的儿子曹丕顺理成章的就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
诸葛亮看到李严提出的让他受九锡,进爵称王这样的诱惑,作为把身家性命完全交付于蜀汉的诸葛亮,不用说对李严的这一错误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告诫他以后这样的建议绝不准再提,静下心来,把你自己该干的事情干好。
李严满心欢喜的等待诸葛亮的回信,当他急不可耐的打开信札后,却和他的想法大相径庭。他非常生气,在他想来,你诸葛亮不识好歹,让你受九锡,进爵称为王。甚至,李严想到这里打住了,因为他知道是不是诸葛亮考虑到在下一步就意味着逼迫刘禅禅让了。只是,李严感觉你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整天在蜀汉风生水起,我这个托孤大臣混的越来越没样子,这是不是太埋汰我了。自此,李严对诸葛亮的不满和愤怒郁积于心,他更下定了决心,从今以后,只要你诸葛亮让我干的事,不给待遇就是不行。
李严驶向了欲望的单行道
公元230年对于李严来说是个分水岭,这一年,曹魏开始改变了以往总有蜀汉北伐,被动防御作战的弊端,主动向蜀汉发动进攻。诸葛亮命令李严带二万兵马赶赴汉中,守住这一入川屏障。
李严接到诸葛亮的命令后,他没有立即率军动身,而是认为这是向诸葛亮要官的最佳条件,你不给我相应的待遇,我就来个缓兵慢行。李严还听说曹魏丞相司马懿开府办公,可以独自处理一些重大事由。为此,他向诸葛亮提出,他已经是骠骑将军,都乡侯,授予符节,加官光禄勋如此之多的官职,更为重要的是托孤大臣这块金字招牌,可不可以开府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甚至李严不惜向诸葛亮谎报司马懿已经悄悄答应了他的要求,只要他归顺曹魏,立马就让他官升三级,并立即让他开府办公。曹魏大军压境,让李严当然认为这是一个胁迫诸葛亮的机会,那意思很明显,你不给我开府衙,我就投降曹魏让你好看。
诸葛亮考虑到大敌当前,当然要集中力量和曹魏战斗,面对李严这一无理要求,只好以委曲求全的方式,同意了李严自行开设府署的申请,使得李严对权力的的欲望得到了暂时的满足。
有个美好的俄罗斯童话故事《金鱼姑娘》告诉我们,一个人原本不可能实现的贪婪的欲望,轻易实现之后,任谁也阻挡不了他越来越难以满足的胃口,而一旦不能满足,就会采取极端的办法,哪怕这个办法危及到国家,危及到谁,都与他无关。
欲壑难填终于让李严走向了不归路
公元231,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开始义无反顾的北伐,让李严负责督运粮草。诸葛亮频繁的北伐,李严一直充当着后勤保障的任务,这让李严不甚其烦。突然,一个想法涌上了李严的大脑。我李严为何没能在蜀汉成为风云人物,没有真的做到托孤大臣那样显赫的地位,就是因为有了诸葛亮的刁难,如果把诸葛亮搬倒,那我在蜀汉的地位不用说很快就会如日中天了是不是。
罪恶一旦形成谁也拦不住他的疯狂。当他得知诸葛亮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踏上北伐的征途,并且进入曹魏境内,李严感觉火候差不多了,以加急文书飞报诸葛亮说由于连日雨水,道路泥泞,粮食无法运到,必须撤军。当诸葛亮接到李严的加急文书,顿时心里一惊,深感事态严重,没有粮食运到前线,没有饭吃,士兵哪有体力和曹魏作战呢,随即下令退兵。
可就在诸葛亮的大军动身回撤不久,李严准确的得到诸葛亮退兵的消息后,随即修书一封,报于诸葛亮说丞相,粮草充裕,您为何退兵,而不是乘胜攻入曹魏之地,实现先主的遗愿。李严的用意很明确,延误战机的错误可是你诸葛亮一手造成的。
此时的李严已经孤注一掷,可谓一条道走到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竟然上奏后主刘禅,诬告诸葛亮不是他粮草供应有问题,而是诸葛亮畏敌如虎,意思把不战而退的责任全部推给诸葛亮,以让刘禅对诸葛亮治罪。因为诸葛亮一旦获罪,那他李严就能像诸葛亮那样在蜀汉只手遮天了。
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是何等的心思缜密,怎会轻易被人所诬陷,尤其是他早已洞察李严的企图,怎会把李严给他的两份文书原件销毁呢。
当刘禅看到李严两封字迹一样的文书,只是日期不同,意思迥异,李严只得叩头认罪,原本想搬倒诸葛亮,让自己真正像托孤大臣那般号令四方,谁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李严,一个本来可以用才华张扬于世的才俊,就因为自己的贪婪和无法克制的欲望和野心,逐渐走向了毁灭。他所做的一切,除了令人扼腕叹息,留下更多的是告诫,那就是不可像李严那样得陇望蜀,欲壑难填,最终却留下一无所有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