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几个出家当和尚的皇帝?他们为什么跑去做和尚?

2020年07月22日01:59:56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有几个出家当和尚的皇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皇帝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权力极大,荣耀无比。然而,历史上有的人放着皇帝不当,却要出家当和尚,这是为什么?

历朝历代,为了争夺皇位,有人发动战争,有人手足相残。但也有人不愿当皇帝,而要当和尚,梁武帝萧衍就是其中一位。

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四次出家为僧

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初期虚心纳谏、选贤任能,是个勤政的好皇帝。但是,在为后期却笃信佛教,不仅吃斋念佛、清心寡欲,而且广建寺庙,甚至梦想着有朝一日脱下黄袍,当个和尚。

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八日,萧衍第一次在京城建康最大的佛寺同泰寺舍身出家。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众大臣的劝谏下,他只当了三天的和尚,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寺庙。

就这样,萧衍圆了自己出家为僧的梦想。他一高兴大赦天下,改国号为“大通”。两年后,也就是大通三年(公元529年),萧衍再次来到同泰寺当起了和尚。这次他不论谁劝都不听,最后大臣们和寺院商议,交了一亿钱的“还俗费”,才把这位皇帝请了回去。

消停了十年后,萧衍的和尚瘾又犯了。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为僧。这一次,众大臣筹集了两亿钱交给了同泰寺,他才同意回宫继续当皇帝。

大家心想,事不过三吧。可是仅过了一年,萧衍再次舍身出家。大臣们有苦难言,只好想尽各种办法凑足了一亿钱的“还俗费”,才把这位“菩萨皇帝”请回皇宫。

这十几年来,萧衍一直痴迷佛教,不理朝政,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大将军侯景趁机发动叛乱,天下云集响应,很快攻陷京城建康。萧衍被捕后,囚禁在台城皇宫净居殿,最终被活活饿死了。

萧衍热衷当和尚最后亡了国,李忱却当和尚保了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唐宣宗李忱:保全性命,一度出家为僧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他的母亲地位低微,只是郭贵妃的一名侍女。李忱从小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备受歧视,有人甚至称他是“傻子”。

电视剧《宫心计》中的李忱形象

据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澄的《贞陵遗事》记载,唐武宗李炎即位后,担心李忱深藏不漏,会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于是,他派了四名宦官抓捕李忱,将其暴打一顿后,扔到了宫厕里。

这时,内侍宦官仇公武对唐武宗说:“斩草要除根。李忱还不知死了没有,不如一刀把他砍了。”唐武宗点头示意。

仇公武来到宫厕,从粪坑将垂死的李忱打捞上来,然后用粪土盖在他的身上,偷偷地运出了宫。从此,李忱隐姓埋名,一路逃到了浙江盐官,在安国寺落发为僧,法名琼俊。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武宗去世。李忱在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人簇拥下,登基称帝,是为唐宣宗。

李忱即位后一改痴傻的常态,他虚怀纳谏、选贤任能、开疆扩土,开创了“大中之治”,被誉为“小太宗”。

唐宣宗李忱当和尚不仅保住了性命,还最终成为一代明君。那么,顺治帝福临本想有一番作为,为何最后却一心想出家为僧?

顺治帝福临:为情所困,数次出家不成

顺治帝福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是清王朝第三任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6岁即位,在摄政王多尔衮的阴影下,当了7年的傀儡皇帝,直到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才开始亲政。

福临掌管朝政后,革新吏治,重用汉官;鼓励垦荒,发展农业;采用安抚政策,平定内乱。在他的治理下,清军入关之初的混乱局面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福临的感情生活并不顺利。前两任皇后都是政治婚姻的结合,他很不满意。而他唯独宠爱董鄂妃,却遭到孝庄皇太后强烈反对。

福临内心苦闷,开始对佛教产生了兴趣。顺治十四年(1657年),他召见了海会寺的憨璞和尚,两人相谈甚欢。两年后,在他的多次邀请下,名僧玉林琇进京面圣。福临封他“大觉禅师”,并请他为自己取了个法名“行痴”。

此后,福临越来越痴迷佛法,并多次向玉林琇表达想要出家的意愿,但他又担心孝庄皇太后对自己挂念,才一直没有剃度为僧。

顺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不幸病逝,福临万念俱灰,再次决定出家为僧,并命令玉林琇的弟子茆溪森为他净发。

福临准备剃度为僧电视剧《康熙王朝》

孝庄皇太后得知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派人把玉林琇召回京城,让他严加管教自己的弟子。玉林琇当即命人架起柴堆,要烧死茆溪森。福临无奈,只好放弃了出家的念头,茆溪森才免于一死。三个月后,顺治帝福临驾崩,年仅24岁。

历史上,想要当和尚的皇帝各有苦衷,因为皇帝和普通人一样,也有烦恼,也不能无所欲为。但是,身为一国之君,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甚至祸国殃民,还不如出家当和尚,这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其实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