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大家带来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对明朝产生了什么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丹东大鹿岛上的毛文龙碑亭内设有石碑两块,分别立于天启六年(1626年)和崇祯元年(1628年),其中,崇祯元年所立之碑的正面铭刻着毛文龙的铮铮誓言:“指日恢复全辽,神色苞孕于此,吾侪赤心报国,忠义指据于此。”碑的背面,镌刻着毛文龙等众将士的官职和姓名。
话说,在崇祯二年六月,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双岛斩杀了东江总兵毛文龙。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年之后,袁崇焕也被崇祯以九条罪状磔死,也就是凌迟。
四百多年来,学者们围绕着袁崇焕和毛文龙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力挺毛文龙,认为:袁崇焕妒贤嫉能,与后金联手杀了毛文龙;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毛文龙是罪有应得,活该被砍死。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分析一下毛文龙被斩的真相,看看袁崇焕在这件事情上的功过得失。
民间的看法主要受那些大众媒体的宣传影响,也有很大一部分接受了当下比较流行的网络文学的观点。记得笔者曾看过一个名叫石悦的小说作者写了一本《明朝那些事》,其文风幽默风趣,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也使得一直以来不为世人所知的明史,渐渐的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在我看来,书写的很好,但书中的某些观点却严重的扰乱了公众对于历史的正确认知。书中写道:“要诋毁崇祯,无需谩骂,无需污蔑。只需要开讲一个人——袁崇焕。因为,袁崇焕是被崇祯干掉的,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焕,把他说成千古伟人,而如此为人,竟然被崇祯干掉了,所谓自毁长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崇祯和历史上宋高宗(杀岳飞)之流归为同类。”
他的观点是:历史对袁崇焕的真实评价并不高,是清军入关之后,为了减少统一中原的阻力,控制舆论,故意塑造袁崇焕的英雄形象,通过宣扬英雄蒙受不白之冤而间接的贬低崇祯,诋毁大明朝。当然,除了石悦之外,还有很多人有着同样的看法。他们关注到的是袁崇焕历史形象的变化,将袁崇焕“大明忠臣”的正面形象直到清朝才广为流传归因为清政府的炒作,而草率的推断袁崇焕本人的形象。
那么,这样的做法是否有失公允呢?
首先,反间计之说究竟是真是假?也许是有意,也许是资料的缺乏让这些民间发表看法的人集体否认这样一件事情。学术界一般都认为:袁崇焕的死是中了后金的反间计的缘故。当然。口说无凭,有史料为证。在《满文老档》、《东华录》、《清史稿》等官方的历史文献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记载。
《老档》记载道:“杨太监往见崇祯帝,杨太监以高鸿中、鲍承仙之言,详告明崇祯帝,遂执袁督堂,磔死。”那么,高鸿中,鲍承仙两人是谁呢?是叛徒。史书记载两人之后便投向了大清,虽然,他们是清太宗的谋士,但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唯一可以拿出手的便是使用反间计害了袁崇焕。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反间计的存在的话,那么,在朝鲜的文献中找到的关于后金使用反间计的记载就可以实锤了,毕竟,统治者可以篡改清朝历史,总不能跑到朝鲜去改它国的史料吧。《燃黎室记述》中写道:“崇焕既诛文龙,虏使满月介等到义州,辟左右密语府尹李时英曰:“欲杀文龙,结于崇焕;费尽心机,今幸始得杀之,愿公误泄。”闻着皆笑之。
由此可以看出,民间对袁崇焕得看法确实有失公允。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袁崇焕的死,阉党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气,袁崇焕有被诬陷的嫌疑。
所以,我们对于袁崇焕的态度绝不能一票否定。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毛文龙其人。很多人激烈的否定袁崇焕,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他斩杀了毛文龙这位数次将后金的铁蹄挡在关外的英雄人物。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毛文龙真的是一个忠君爱国,品德高尚的总兵吗?我们还是要从事实出发来评价他。
镇江一战开辟了抵御后金的第二战场之后,满朝上下纷纷喜不自胜,请求全国各地派兵支援毛文龙的军事活动,同时赋予他极高的指挥权,在东江毛文龙已经有了专杀和便宜行事的大权。毛文龙获得权力之后,并不是想着怎样彻底解决后金,而是将注意力转到了权力上面,整天想着扩张权力。
甚至,为了不受文官的节制,他违规使用巡抚才有的权力,上疏弹劾不听他话的文武官员。官员告状之后,他甚至想找到是谁揭发他的,嚣张至极。到明朝中后期,为了让毛文龙专心打仗,无后顾之忧,朝廷给予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并没有派监军前去。
这就使得毛文龙所讨要的兵马钱粮无需一一检验,可以毫无顾忌得虚兵冒饷。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毛文龙就注定膨胀,逐渐的脱离朝廷掌控。在崇祯初年,东江军镇得兵额仅有四万多人,而毛文龙上报的数量多达十万之众。实际上,朝廷下发的银饷,他只贪污了银子,对于粮食确实秋毫无犯。
但是,仅仅有粮食根本不够士兵们吃啊,所以,经常会看到毛文龙等高级士官在城里享乐,基层士兵暗暗诅咒的情形。并且,东江镇地处海岛,总兵大权在握,很容易生出割据一方的想法,事实上,毛文龙的确有这样的想法。然而,明朝却和大唐时期的节度使有着本质的区别。
东江镇并没有财权,他只有兵,而没有钱。另外,从地理上来看,一旦他和朝廷闹掰,朝廷派人将山东前往海岛的路封死之后,岛上的人要么狗急跳墙,要么原地等死。所以,毛文龙将自己贪污而来的银两都用来贿赂朝廷权贵了。除非他彻底生出反心,否则他一定要在朝堂有自己的势力。
自然,他也会通过这一实力来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阉党成员爱财的性格成了最理想的贿赂对象,因此,他买了很多朝鲜的特产,貂皮,人参等等送给朝廷的权贵。在后来发生了东江迁镇的风波之后,他所结交的阉党成员立刻行动起来,并且,成功的阻止了东江移镇的决定。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袁崇焕真的是无能之辈吗?肯定不是!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行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清除了大明东北之地的隐患,沉重的打击了那些有拥兵自立之心的势力,彰显了大明的威严。
其次,成功的遏制了东江将权日益膨胀的趋势,虽然说,后来也有内斗的发生,但是,都成不了什么气候,已经没人敢嚣张跋扈的和朝廷作对了。
另外,毛文龙死亡之后,朝廷得以再次得到了国内部队的全部指挥权,严肃军纪之后,军队的战队力在短时间内便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决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袁崇焕并不是那种目光短浅之辈。而毛文龙死后,他的亲信们气势汹汹,俨然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袁崇焕处乱不惊,迅速的安抚了大部分士兵,有条不紊的安排了军权的交接,整个过程,愣是没有引起任何大范围的兵乱。
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袁崇焕所展现的手段和谋略,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人,你跟我说他是一个无能之辈?他所做的事情,换位思考,今天的我们有几个能够做到?所以,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袁崇焕绝不是无能之辈,毛文龙也不是什么忠肝义胆的大将军。
那么,为什么世人对这二人的评价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错呢?
笔者认为:这是人们内心的成见问题,就像某个电影里所说“人内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人们对于袁崇焕的评价总是基于这样两件事情。
一是,袁崇焕造成了东江的无主状态,最后更是发生了内乱,还直接导致一些人投向了大清;
二是,毛文龙在世之时确实使得后金不敢进犯,而他死后,后金却可以长驱直入,己巳之变更是证据。
然而,却从来没有人具体的研究这两人所做的事情,便草率的肯定毛文龙,否定袁崇焕。甚至于,某些文人名正言顺的袒护毛文龙,诋毁袁崇焕是“卖国贼”。所以,我们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说任何话都要拿出证据,不能片面的分析问题。
这里,笔者贴一句梁启超的话:“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这话看着有些过,但以当时明朝局势,袁崇焕可以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