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战功显赫,为什么朱棣不把皇位传给他?

2020年07月29日12:29:49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起朱棣想必无人不晓,但谈到他的继承人朱高炽或许少有人知。朱棣一生风云交错,尽管皇位得之不当,然其文治武功实属一代明君。而朱高炽中年登基,仅坐了十个月龙椅便骤然驾崩。人们对他本人的印象除了肥胖就是迟钝,相比之下他弟弟朱高煦高大勇猛,屡立战功,所以朱棣最后传位给朱高炽令人甚是难解。对此笔者认为朱棣做此番选择是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嫡长子继承制根深蒂固

自周朝以来,除王朝生死存亡之际与少数民族及外戚专权外,嫡长子继承制贯穿始终。当然随着君主专制越发强盛,君王个人喜好所起作用愈发重要。也就是说皇帝喜欢哪个儿子,哪个儿子就可以继承大统。但事实上一般皇帝在初立太子时都会优先考虑嫡长子继承制。就比如汉高祖刘邦不论多喜欢戚夫人,多想立次子刘如意为太子,也始终没废太子刘盈。而程朱理学盛行的明朝,对该理论践行最深刻的莫过于嫡长子继承制。该制度规定:“国家建储,礼以长嫡,天下之本在焉,居长者必立正储君 ”、“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明朝采取八股文科举考试制度,科考内容完全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与宋元人注的《五经》为依据。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朝野上下皆以程朱理学为治国根本。立储君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事项之一,皇帝本人的意愿固然重要,但涉及江山社稷,皇帝绝不会仅靠喜好来定夺,尤其是明君。换句话说,越是英明的君主越会以大局为重。毋庸置疑朱棣是个集权主义者,他也的确更喜欢次子朱高煦,甚至他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暗示立朱高煦太子之位。但其皇位是靠武力夺来的,很多人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心里实为不满。若他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恐怕更难服众。

二、朱高煦居功自傲、恃宠而骄

朱高煦由于性格最像朱棣且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不少战功,故而特别受朱棣疼爱。当年他作为成年亲王,理应前往千里之外的封地云南。然而他非但向身边人发牢骚,还赖在南京不走。对此朱棣并无惩罚,还让他搬进豪华气派的汉王府。这个王府原先是朱元璋修给陈友谅之子陈理住得,其规模巨大。清朝时,它是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时期,它是天王府;民国时期,它是总统府。

不过朱高煦对此并不满足,他凭借朱棣的宠爱,四处拉拢大臣、结党营私、私养武士,在朝中形成一股与太子对抗的力量。此外他为人飞扬跋扈,经常胡作非为,他还自比秦王李世民,丝毫不把太子放在眼中。不管怎么说太子都是朱棣立的,朱高煦此等行为明摆着是在质疑朱棣的选择,而且他把自己看作李世民,难道不是在暗讽朱棣是软弱无能的李渊?这不难联想,更何况生性多疑的朱棣。

三、朱高炽表现极好,且娶贤妻、生智子

一般来说,只要原太子没有犯错就不会被废除,毕竟废之无名不好给世人交代。朱高炽对这点十分明了,所以他纵使肥胖,为人处事一点也不愚笨。其实早在朱棣起兵之时,朱高炽留在北平守城就表现出其治国才能。这期间他手中仅有一万士兵,却巧妙地击败了李景隆。而后他被立为太子,每当朱棣出征,他皆监国有功。而这些事件为他赢得了大部分朝臣的认可与尊重。有了朝臣的支持,只要不犯错,太子之位就有保障。

或许由于从小虚胖,心理自卑,所以性格平和,极善隐忍。他身为太子非但被父皇敕令减肥,还总是受弟弟朱高煦的打压与诋毁。不过对此他从不发怒。面对父皇的嫌弃,他努力减肥,但他却属于喝水都能发胖的人。面对弟弟的挑衅,他仅微微一笑,甚至在朱高煦违法时替其求情。在这一点上,朱高炽表现出大智慧。此外他在娶妻生娃上也颇有建树。

朱高炽的妻子张氏聪慧好学,温婉贤惠,是个不折不扣的贤内助。《明通鉴》记载,自张氏嫁给朱高炽后便深受朱棣与徐皇后喜爱。据说有一次朱棣御临便殿,张氏给朱棣亲手做了一道御膳,朱棣吃后甚是喜爱,连连夸奖道:“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更重要的是她给朱高炽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即朱瞻基。史载,朱棣对这个长孙甚是喜爱,几次出征都带着。他还当着众臣面说:“皇长孙聪明英睿,智勇过人,宜历行阵,俾知兵法,且可悉将士劳苦,知征伐不易。然文事武备,不可偏废,每日营中闲暇,卿等仍与之讲论经史,以资典学。”由此可见,朱棣对孙子的培养远比儿子用心,所以他立朱高炽为帝很大程度是希望日后朱瞻基能顺利登基。

总而言之,朱高炽能当上皇帝确实少不了弟弟的作茧自缚,妻儿的推波助澜,但笔者以为他更多还是依靠自己。如果他不小心犯了错,储君之位恐怖早已不保。正所谓人不可貌相,隐忍就是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