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卫嗣君为什么要以国土交换一名犯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卫国曾是一个大国,当年孔子周游列国14年,有10年是在卫国度过的,还收了很多卫国的学生,其中就有子路。孔子能在卫国留这么长时间,从侧面说明卫国当时的文化氛围很好,国家也很安定。
卫国最鼎盛的时期,占据着河南鹤壁、安阳、濮阳市和河北的邯郸、邢台市,还包括山东聊城和菏泽市的部分地区。而到了卫嗣君即位之时,卫国仅仅剩下了一个濮阳。周朝的爵位分为多个等级,有王、侯、伯、君等等,卫国这个小小的国家,一直夹在大国之间备受欺压,周显王二十三年,卫国国君被贬为侯,不久之后又被贬为君。卫嗣君就是在卫国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即位,他有野心,也略懂得些手段。你将他的种种法子拆开来看,还有那么点意思,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他的种种策略治标不治本,卫国终究难逃覆灭。
卫嗣君是卫国第41位国君,公元335年,他正式即位。他执政5年之后,自称为“君”,代表着卫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正式成为魏国的附属国。
卫嗣君很有野心,他是想要重振卫国的。在《资治通鉴》之中记载了一件事,卫嗣君在即位之后,做的第一件让人争议的事就是抓捕一名逃犯。这个罪犯名为胥靡,他并非重犯,被卫国通缉之后赶紧逃到了魏国。此人还懂些医术,到了魏国之后给魏王后治好了病。胥靡不仅仅保住了一条命,还在魏国出了名,是魏国王室的座上宾。卫嗣君偏要将这个逃犯讨要回来,他派人去找魏国国君交涉,愿意用五十金交换胥靡,卫国国君没有同意。卫嗣君咬咬牙,愿意用百金来换这个逃犯,魏国国君还是没有同意。卫国的使者前后去魏国谈判了五次,都没有讨来这个逃犯。卫嗣君一咬牙,提出用左氏城来换胥靡。
这下子不仅仅是魏国的君臣,就连卫国的臣子们也纷纷不解。卫国只剩下了一小块地皮,还为一个小小的犯人割让一座城池吗?而卫嗣君如此解释:“治,无所谓小国;乱,无所谓大国。如果以教化引导百姓,那么即便是三百户人家的小城池都能治理好,但如果百姓不懂廉耻,即便有十个左氏城又有什么用呢?”
用一座城去换一个罪犯,卫嗣君为了严刑峻法可谓不惜一切代价。而卫嗣君为了做好一个国君,还做了不少让人称奇的事情,甚至曾经以“钓鱼执法”整顿吏治。
卫嗣君让人偷偷扮作商人,将走私的商品带在身上,在通过关卡时,守关的官员将其拦下。这个商人掏出一大笔钱给那个官员,那个官员收了钱,就将那走私的“商人”给放了出去。过了几天,卫嗣君找人将那个官员找到面前,对他说:“前几日有个过关的商人贿赂了你一大笔钱,你赶紧将这些钱退回去。”这个官员听了大惊失色,浑身颤抖。
卫嗣君还非常关注官员们的私生活,他听说卫国有一名县令非常清廉,在整理被褥的时候,被人看见露出了里面破旧的床垫。于是他就让人送了一套豪华高端的床单到了官员的家中,表达了对官员的嘉奖。官员们无一不被卫嗣君的明察秋毫所惊叹,卫嗣君此举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让官员们感觉到心里不舒服。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上司时时注意你家里的情况,知道你家床上用品比较破旧,因为心疼你,找人大张旗鼓送了一套豪华高配的床上用品送给你,你感激的同时,是不是也觉得自己的隐私被暴露了呢?
卫国这样的小小的一个国家,很难有一套完备的监察体系。卫嗣君用这种方式,让官员们以为自己时时刻刻都在被监督着,一个个诚惶诚恐,丝毫不敢忤逆卫嗣君。其实这只是卫嗣君制造的一种假象,但事情过犹不及,长期的精神压制反而得到反效果。
卫嗣君在后宫非常宠爱自己的妃子泄姬,在朝上比较宠信大臣如耳。但是内心深处对他们依旧是提防的,生怕他们恃宠而骄、欺君罔上。所以他有意提高魏妃的地位,和泄姬抗衡;在朝中也会重用另一名大臣薄疑,制衡如耳的权势。
卫嗣君一直是想要做一名明君的,他也竭力学习各种帝王之术,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在卫嗣君临终之前,卫国大臣殷顺且要去看卫嗣君,在他走之前,有一个名为富术的人前来拜见,对他说:“国君将死,朝臣们没有一个敢再忤逆他,他生前贪恋美色,又宠信奸臣。您来到他面前一定要说:‘您以前所做的事情非常荒唐,宠信的臣子独揽大权、为虎作伥,这样下去,你的子孙都无颜面祭祀先祖。’”
殷顺且将这些话全部告诉了卫嗣君,卫嗣君非常震惊,终于是醍醐灌顶,将相位交给了殷顺且,希望殷顺且能够辅佐自己的儿子,完成他重振卫国的愿望。
从富术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卫嗣君的问题不仅仅是不切实际这么简单。司马光很看不惯卫嗣君“好察微隐”,专门盯着官员们的细枝末梢,作为一名君主,这种评价并不好。荀子还指出了他“贪财”、“功于心计”的缺点,说他“聚敛计数之君也”。卫嗣君聚敛百姓之才,还以权术玩弄臣子,即便有些手段,却也成了小聪明,小把戏。
曾经,孔子的嫡孙子思曾经在卫国生活,他在卫国是很有声望的名人,卫侯表面上对他十分尊敬,但从来都将子思的话当作耳旁风。子思当时就非常失望,他认为卫国国君昏庸,臣子谄媚,百姓的话君主根本听不见,国家早晚会灭亡。
卫国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商鞅、吴起、吕不韦……但这些人都没有得到母国的重用,全部流落到了其他国家。有人说,卫嗣君只学到了法家的皮毛,有术无道。他的儿子在位30年,只得听命于魏国,最后被魏国暗杀。
如果你是一位帝王,在国家日渐衰弱时,应该怎么做?
看似有用的办法,并不一定能收到成效,看似聪明的帝王,却并不一定是一名贤能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