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到官职的大小,一般皇朝都会有一个恒定的标准。但是要是比皇权都大,这就是一个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官职了。譬如清王朝就出现一个摄政王的官职,满清260多年的历史上,也就出现了两个这样的人。一个就是被后人称作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多尔衮,一个就是被后人定为教子无方的载沣。
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摄政王全权负责朝政,皇帝都得听他的。第一位摄政王是多尔衮,顺治帝的亲叔叔,多尔衮很不简单,十四岁被封为贝勒,三年后率兵出征,给哥哥皇太极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只有17岁的他成为正白旗大当家,可谓是年少得志。
因皇太极之死甚至突然,没来得及交代后事,也未指定谁继承皇位,局势未明的情况下,不少眼睛都紧盯着龙椅,其中豪格和多尔衮最具竞争力,背后各有不同旗主支持。然而,多尔衮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侄子福临(后来的顺治)扶上帝位。
公元1643年,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对于摄政王多尔衮来说,对应的是年幼的顺治皇帝。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在此基础上,多尔衮距离皇帝的宝座,实际上只有一步之遥了。
虽然因为清朝八旗之间的势力牵制,多尔衮最终没有称帝。但是,作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权力,无疑凌驾在顺治皇帝之上了。比如吴三桂等藩王,自然要对多尔衮俯首陈臣。顺治七年(1650年)冬,摄政王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就“清成宗”这一庙号,也体现出多尔衮在顺治年间成为事实上的皇帝。
载沣:载沣是200年后继多尔衮的第二位摄政王。他是溥仪的父亲。自从慈禧和光绪帝死后,他的儿子溥仪就被封为幼帝,其实慈禧溥仪为帝的原因谁都能想到,就是想趁溥仪年幼,想自己掌控皇权,可是慈禧自己也没料到光绪帝死后的第二天,慈禧也死了。所以摄政王的这个担子就落在了溥仪的父亲载沣身上。但是那个时候的国家和天下已经被死去的慈禧糟践的腐败落后,当时因为外国列强的不断侵入,早已经不是200年前的兴盛时代。到最后清朝却在载沣上中兴亡。后来世人说“大清始于摄政王,终于摄政王”。可能这就是大清的命运。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沣虽然无法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结局,但好歹是个铁骨铮铮的皇室后代。他看透时局,整日待在王府,并不参与外界的纷乱,多次无视日本的劝降建议。但是他的儿子溥仪却依附了日本,被他们操纵。
载沣不仅没有保住大清,也没有管住自己的儿子。这权力高于皇帝的官职,多尔衮是自己能力得来的,载沣是被动承担的。也因此,前者是为成就大清朝千秋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者接了烂摊子,被迫的替别人管理政务。两个完全不同的情况,使他们留下了完全不同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