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张献忠的养子,是明朝最后的支柱

2020年07月19日13:07:00

在历史长河中,李定国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

1662年,四十二岁的李定国在勐腊去世,大明王朝最后一根支柱,轰然倒塌。临终以前,这位戎马一生的悍将老泪纵横,他两目皆血泪,嚎哭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晋王李定国列传》)言罢,李定国嘱咐儿子和下属:“宁死荒外,勿降也!”

十六年起义,十七年抗清,从十岁就参军的李定国,曾为民起义反明,也曾为民族死战抗清,他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首英雄悲歌。

天启元年,李定国出生在陕西延安一个贫苦家庭中,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为了在乱世中求活,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张献忠看李定国相貌不凡,就将他收做养子。就这样,李定国开始了他的戎马一生。

李定国很快就在张献忠的大西军中崭露头角,他气宇轩昂,作战勇猛,指挥有度,治军宽仁,深受士兵们的爱戴,人们称他为“小尉迟”或“万人敌”。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二月,李定国率二十轻骑,飞奔襄阳城下,用计攻占襄阳,缴获军资不计其数。

清军入关以后,民族矛盾激化,张献忠遂率领五十万大西军北上抗清。在与清军的作战当中,李定国一马当先,阵斩清军勇士古朗阿、巴扬阿等人。可是,大西军的领袖张献忠却于阵前被清军射中,不久伤重去世。张献忠北上抗清前曾对部将说:“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亡,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客滇述》)

可是,能够继承张献忠遗志的,却没有多少人。张献忠一死,大西军顿时溃散,连同李定国在内的四将军奋力收拢,急速南下,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由于孙可望是张献忠四位养子中的大哥,所以四将军设立盟坛,以孙可望为首。

入云南以后,四将军实行有利于生产的政策,他们改善民生,恢复经济,团结各民族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大西军得到了当地各族百姓的拥护,军队人数很快就扩大到二十万人,其中李定国部就有五万人。

可是,危机很快到来。公元1646年,明广西巡抚瞿式耜拥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这也是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李定国眼见神州陆沉,百姓苦难,清军铁骑入关,于是想要联明抗清。孙可望却不顾大义,想要在云南割据,自立为帝。李定国拼命阻拦,他不惜惹怒孙可望,坚持尊永历皇帝为正统,反对大西军与永历政权对立。孙可望迫于众人反对,遂将永历皇帝永历皇帝接到到贵州安龙所,改名安龙府。而永历皇帝付出的代价,则是给予孙可望“大小战争,诛斩封奏,先行后奏”的权力。

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春,清军大举南下,想要对大西军进行合围。值此危难之际,李定国率领东路军,正面与清军主力交锋。

李定国率领的东路军军纪严明,他要求部下“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奸淫,四不宰耕牛,五不抢财货”。“定国兵律极严,驻师半载(指在长沙),居民不知有兵,入市输买。定国所将半为罗倮傜佬,虽其士官极难钤束,何定国御之有法也。” (《天香阁随笔》)

这样军纪严明的军队,自非清军之前遭遇的乌合之众可比,李定国很快就给清军迎头一棒。七月,李定国取得桂林大捷,孔有德所部被全歼。八月,李定国部直捣湖南,连战连捷,相继击败清军两位名王,斩杀清军不计其数,收复两州十六郡,一共三千里的土地。

李定国接连大捷,令清廷震动不已,“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晋王李定国列传》)黄宗羲称赞李定国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永历纪年》)

可是,接连不断的捷报却让坐镇后方的孙可望忧虑不已,他心胸狭隘,担心李定国、刘文秀等人会威胁到自己,于是他将北路军的主将刘文秀革职削藩,拆散其部队,又对李定国百般打压。

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正月,李定国侦知清兵放牧湘江东岸,他准备在道路中设伏夺其马匹,但就在这时孙可望却催促李定国前往沅州议事。李定国知道孙可望来者不善,他向孙可望去信道:”今天好不容易取得这么好的局面,成败就在眼前,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恢复大明江山,请你不要听信谗言,使我们自相残害,希望你能够三思呀。”然而孙可望却恼羞成怒,他发兵攻打李定国。李定国不愿兄弟厮杀,只能放弃战机,率领部下离开湖南赶赴广州。

清军得知大西军内讧以后,发兵入湖南,与孙可望部相遇,将孙可望杀得大败,大西军经过艰苦卓绝才收复的失地全部陷于清军之手,民死者将百万,李定国的精锐部队也折损过半。就这样,大西军的北伐,功亏一篑。

撤出湖南以后,李定国转战两广。李定国来到两广以后,寻求与郑成功的合作,但是这时郑成功正在于清廷议和,贻误了战机。加上孙可望切断了李定国的补给,导致李定国深受掣肘,最终在新会惨败。

新会之战惨败以后,李定国身边只剩下五六千人,但是孙可望倒行逆施,使得大西军迎回李定国的呼声愈发高涨。最终,众叛亲离之下,孙可望落荒而逃,李定国还师昆明,内乱终于平息。

孙可望投降清军以后,将大西军的军务情况全部透露给清人。得到确切情报以后,清廷派出三路大军,攻打大西军和永历政权。李定国进行部署,准备与清军决战。可是西南残军经过多场战斗和内斗以后,实力已经折损大半,不是清军的对手,加之李定国部下叛乱,导致他的部署全部混乱,南明军最终惨败。然而,即使是这样,李定国也不愿仓皇逃跑,他在磨盘山与吴三桂展开血战,“短兵相接,自卯至午,僵尸堵叠”。

这一战,李定国剩余的部队战死三分之二,清军也损失大半,后退三十里,不敢再追。可是,混战当中,永历帝也与李定国失去联系,被马吉翔挟持入缅甸。此后,李定国继续坚持抗清,与清军开战游击战。

期间,李定国一直上疏永历皇帝,想要与他取得联系,均石沉大海。直到七月,白文选带回消息,李定国这才得知,皇帝竟被缅甸劫持。

李定国听完勃然大怒,要求缅甸放人,遭到缅甸国王拒绝。李定国遂与白文选合兵伐缅,可是还没等他们成功,皇帝被吴三桂杀害的消息却已经传来。李定国悲愤交加,染上重疾,他满目血泪,仰天痛苦,最终于六月二十七日夜逝于勐腊(一说景线)。就这样,大明的脊梁,追随明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