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十大节度使分别是谁?下面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朝初期的几位皇帝在治国方面都不错,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后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唐朝在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成为当时世界的最强国。但在军事方面,唐初的府兵制到了玄宗时期已经基本坍塌了。
开元天宝年间的十大节度使
唐初的百万军中,府兵就高达一半儿,而且唐朝前期的府兵战斗力也比较高。唐玄宗即位之初,对府兵制进行了某种挽救,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开元天宝间因为唐玄宗晚年的昏庸,造成朝政衰坏。
府兵基本上已经成为“纨绔子弟兵”的代名词,边军(边防军、边镇军)的力量已经成为国家的精锐。原因很简单,内地平安时间较长,娇惯气过重。边军则因为长期与敌作战,战斗力越来越强。
例如唐玄宗时期,中国的军队当在百万左右,其中边军的“十大节度使”就拥有49万兵力,而其中安禄山就拥有边军18万,范阳为主力9.1万人。
然而,有两点需要请注意。
唐玄宗时期第一节度使
其一:府兵制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府兵制的基础均田制虽然在天宝年间受到极大破坏,但均田制是在“安史之乱”后几十年才被彻底破坏。
其二:边军并非全部兵力。有人将“十大节度使”的兵力视作唐军总兵力是错误。唐军还有其他边军节度使力量、府兵、民兵等。
那么,什么是“十大节度使”呢?
唐朝的十大节度使
开元年间形成“九大节度使”,天宝元年或二年又增加一个节度使。由此,占据当时领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十大节度使形成。
01.河西节度使: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设,掌控兵力7.3万人。
02.河东节度使:先天元年(712年)设,治所在太原,掌控军队为5.5万。
安禄山:粟特人
03.北庭节度使。先天元年(712年)设,掌控兵力2万。
04.范阳节度使。玄宗先天二年(713年,也是开元元年)设,掌控兵力9.1万。
05.陇右节度使。开元二年(714年)设,掌控兵力7.5万使。
06.安西节度使。开元六年(718年)设,掌控兵力2.4万。
07.剑南节度使。开元七年(719年)设,掌控兵力2.4万。
08.朔方节度使。开元九年(721年)设,掌控兵力6.5万。
09.岭南节度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掌控兵力2.4万。
10.平卢节度使。天宝元年或二年,掌控兵力3.8万。
哥舒翰:突厥人
安史之乱只是一场争权夺利战争,与民族无关
唐玄宗天宝中后期,自从王忠嗣之后,“十大节度使”逐渐被少数民族将领拥有。由此,造成了“安史之乱”。为此,一些人就经常说这是一场民族战争,重用少数民族将领是错误的。然而,我要说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唐玄宗与安禄山的战争,纯粹是统治阶层的内部战争,纯粹是权力争斗,并不涉及民族问题。
安禄山虽然反叛,但是他的非血缘堂兄安思顺(安禄山的继父是安延偃,安思顺的父亲为安波注)并没有反叛,而且在安禄山造反前数次上书玄宗诛杀安禄山。同理,安禄山所属的粟特族也大部分继续支持唐军,并加入平灭反叛安禄山的战争中。
除此以外,李光弼是契丹人、哥舒翰是突骑施人(西突厥部落之一)、高仙芝是新罗人,这三个人都是非常有名儿的人。除此以外,还有诸如仆固怀恩等许多将领,也都是少数民族将士。同样,投降安禄山的汉族将领也不少。
因此,这场战争根本不应该以民族战争定性。
李光弼:契丹人
极端思想要不得,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出现,就是极端思想导致
极端思想很容易把某一个现象作为成因的所有,这种思想往往忽略甚至故意轻描淡写更多的问题。“安史之乱”爆发前后,极端思想造成许多问题。例如李光弼某种程度上就是被这一思想害死。要知道,平灭“安史之乱”在评论功臣大小上,李光弼在郭子仪之前。
郭子仪之所以享有更大威望、功绩,只是因为郭子仪活得时间更长久,在“安史之乱”被平灭后的大唐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除了仆固怀恩外,还有一位少数民族名将仆固怀恩。他是东突厥铁勒仆骨部人,再配合郭子仪、李光弼剿灭安史之乱后,因为受到朝廷怀疑(可见,唐朝君主臣子们没长记性)而被逼造反。
高仙芝:高句丽人
虽然,安禄山造反之后进展神速,但是,如果不是李隆基一意孤行、瞎指挥,高仙芝和封常清、哥舒翰即能抵挡安禄山的进攻,而从后世眼光看,哥舒翰、高仙芝等人的战略方针至少抵挡安禄山的气焰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所以,要我说“安史之乱”第一责任人就是李隆基。
对于唐朝这个皇族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结果的王朝,对于民族融合的关键时期,唐朝的伟大不是依靠阉割历史实现的,而是在各民族齐心奋斗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