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圣贤辈出。中国的圣贤中比较著名的有“至圣”孔子、“兵圣”孙武、“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等等。而“武圣”则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关羽。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其实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三位武圣,只是随着朝代的更替发生了变化。
何为“武圣”?武圣的标准并不是无敌于天下的猛将,不然的话,项羽、白起也可以入选。中国古代的武圣,需要忠、孝、义、兵、武、德、仁、智等各方面都要非常杰出,而且不仅要得到皇家的认同,也要得到民间百姓的崇敬。
1、姜子牙
明朝以前,“武圣”一直都是姜子牙。这起源于唐朝时期玄宗皇帝设置“武成王庙”,用于祭祀历代名将。“武成王庙”又简称“武庙”,它以周朝开国太师、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两侧另列名将十人从之(武庙十哲)。唐肃宗时,朝廷尊姜子牙为武成王,并且决定祭祀武庙的祭典与祭孔子的文宣王庙礼仪等级相同。
宋真宗(宋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时,又加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以姜太公为武圣,主祀武庙。但明朝以后,武圣就不再是姜子牙了。
2、岳飞与关羽
武成王庙中位列历代名将,是国家崇武的象征。明朝洪武二十年,礼部请修武成王庙,却遭到了朱元璋的拒绝。
今又欲循旧用武举,立庙学,甚无谓也。太公之祀,止宜从祀帝王庙。遂命去王号,罢其旧庙。———《明太祖实录》
自此,武成王庙撤去,朝廷认可的武圣不复存在,但民间对武圣的敬仰与崇敬无没有停止。一直到明朝万历四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13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圣帝君”,和岳飞同时建庙合祀,相当于二人并列“武圣”。但朝廷对关羽、岳飞二人加封的名号中却带有“伏魔大帝、靖魔大帝、天尊”等字眼,颇有民间意味,神话色彩浓厚,缺少了些庄重。
其实在明朝时,朝廷对关羽的推崇就要高于岳飞。明神宗还封关公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关平为竭忠王,关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而岳飞可没有此等待遇。到了清朝以后,满族入关,关羽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朝廷的推崇。努尔哈赤要求其子孙人人都要熟读《三国演义》,并把这本书当做他们的军事启蒙教材,受该书影响,满清把关羽当做他们的守护神来崇拜,并称关羽为“关玛法”。
而岳飞则渐渐让出了“武圣”的位置。由此又经过三四百年的时间,随着朝廷继续的加封和民间的崇拜,关二爷便坐稳了“武圣”的位置。时至今日,关羽的形象在我国民间发生了更深层次的演变,深得民间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