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真的是被冤枉的“战神”吗?白起是怎么战胜赵括的?

2020年07月19日17:29:19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平之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长平之战是战国影响深远的一场大战,战国格局因此而改变。长平之战成就俩人的名声,一个是人屠武安君白起,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个成为战神,一个则被订上耻辱柱。现在流行翻案,白起这人战绩太过显赫,有点黑不动,于是开始打赵括的主意。

赵括被人喊了2000来年的“纸上谈兵”,到了现代甚至有了被冤枉的战神之称。赵括的军事能力,固然并非一无是处,但这个“战神”岂是赵括能担任的?

白起一战灭赵国40万大军,除了本身极强的军事素养,前期的反间计亦是关键。反间计为何关键?这便涉及到赵国的国内形势,我们得从最初的秦赵上党之争开始,单论长平之战,总是有点单一。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是韩国上党的归属。秦国对韩国的上党郡虎视眈眈,终于在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攻占韩国野王县,将韩国上党郡同韩国本土分割开来,准备一步步彻底拿下上党。

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倒是个有意思的人,他想你老秦不就是想拿下上党么,我偏偏不给你。于是,冯亭带着上党17城转投赵国。

赵国自不会白白放过上党,毕竟秦国若拿下上党可是能直接威胁到赵都邯郸。赵国的举动,气坏了秦昭王:我们这边忙活半天,结果便宜赵国,没的说——打!秦国本就有打赵国的打算,有了上党的事,秦赵之战自然而然就开始了。

赵国虽接收上党,却没往上党派兵,这是赵国的一大失误。秦国以左庶长王龁为大将,开始进攻上党,若赵国在上党部署重兵,最起码王龁不会进展太快。赵国用廉颇为将,率军前往阻挡秦国。

廉颇是老将,更被后世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一眼就瞅准了长平在此战的关键地位。秦国攻打邯郸,无论走那条路,长平都处于战略要地。赵国只要控制长平,秦国就无法威胁到邯郸。

哪怕廉颇紧赶慢赶,到长平的时候仍有些晚——廉颇抢占空仓岭失利。空仓岭位于高地,秦军对赵军有地势优势,随后开始对二鄣城发动攻击,斩杀赵国都尉四人,赵军完全处于劣势。廉颇不得不再向后撤,退向丹河东,借助丹河地形优势稳定下来,秦赵双方开始对峙。

秦赵虽然停了战争,对各自国内却是压力极大。两国前线各有数十万士兵在打仗,国内少了数十万的劳动力,秦赵二国都有点吃不消,但仗打到这种程度,必然得分个胜负,不可能突然撤并。

秦国胜利的关键便是将赵军引出来,双方来个决战,秦军相信在正面战场上,还是能击败赵国的。若硬拖下去,秦军恐怕不退也得退,为了逼赵国换将,秦国开始施行反间计。

我们总说,赵国若不中反间计,不换廉颇,长平之战就如何如何,不知是否有想过:秦国的反间计并非无的放矢,而是针对赵国形势,专门施行的一项计谋?

秦国的反间计内容没别的:能打败秦国的只有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平平无奇的一句话。难道秦国人知道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一定会败给白起?那可就错了。秦国的目的只有一个:将龟缩丹河以东的赵军引出来。

我们上面说了,秦赵对峙对两国的“粮食”压力过大,赵国国内也想着赶紧结束战争呢。另一面廉颇是名将,那不过是我们后世人的看法,在赵国人眼里,廉颇是一个对秦作战屡屡失败的大将,差不多等同赵国耻辱。

赵国国内也不满意廉颇。秦国的反间计目的是利用赵国对廉颇的不满,推出一个赵国的英雄。马服君赵奢那才是赵国实实在在的英雄,刚击败秦国没几年呢,赵国人心目中,他的儿子哪怕不如赵奢,至少比廉颇要强吧。艰难的局势,赵国需要一个英雄,而这个人就是赵括。

秦国利用赵国形势,成功用反间计替换大将,这只是对赵策略的第一步,第二部是用白起换下王龁。秦国用白起为将,更多是为保证长平之战的胜利。王龁虽然厉害,但比白起还是差上很多。

有人说,临阵换将是大忌,那也得分形势,最起码秦国不也是临阵换将?赵国输不是因为换将,而是换个毫无经验的小将。赵括指挥数十万规模的大战,说实话,有点儿戏。看看秦国,事关国运的大战,偷偷换上白起,这才是最稳重的做法。

廉颇主张防守,最后被换下,赵括自然得不同于廉颇,他得主张进攻才能成功上位,若赵括也是防守为主,何必换掉廉颇?这样一来,秦国就剩下两个问题:如何把赵军引出来,又如何击败赵军?

白起将赵括引出来,绝不是随便就做到的。赵括只是没有经验,他绝不是白痴。《史记》中轻飘飘一句:“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背后绝对是白起的一次次布局。要知道,赵括可是有着40万大军,他得白痴到何种地步,才会全军出击,最后被秦军包围?

赵括不是赌徒,他不会一上来压上全部赌注(40万大军),肯定会一点点试探秦军。白起则一点点投放诱饵,不断送给赵括胜利,让赵括产生“秦军不过如此”的想法。

另外秦军也不会一味佯退,因为赵括的中军必然位于后方(40万大军不可能一下展开,长平地形也不允许),若秦军抵抗不强烈,赵括的中军就没出场的必要,这还怎么钓鱼(赵括)?白起必然命令秦军一边强烈抵抗,一边后撤,给赵军一种再努把力就能彻底吃下秦军的假象。

赵括终究少些经验,受不了白起的“诱惑”,率领中军追出来。白起一看赵括离开军壁,立即派兵插入赵军后方,切断赵括同军壁的联系。随后秦军占据各个要点,修建壁垒,利用地势将赵军团团围住,慢慢耗死赵军。

我们大多知道长平之战的结局,赵括突围的时候被射杀,赵军投降白起。白起的厉害在战场上,一步步将赵括带向灭亡的深渊。秦国的厉害在战场外,一个小小的反间计,换下廉颇,改变赵军作战战略,二者可谓相辅相成。

没白起,秦军不一定能吃下赵括的40万大军,但没有秦国的反间计,赵国不一定换将。白起了解赵括,赵括却不了解白起,有心算无心,秦军战胜也就不奇怪了。一个小小的反间计,他的作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