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于谦立朱祁钰为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情缘阅读小编一起欣赏。
《大明风华》中朱祁镇御驾亲征,兵败土木堡。《大明风华》作为电视剧,其剧情已经偏离历史常识很远了,例如孙若微都跑到战场上打仗去了,朱祁钰也跑去当一名小兵,朱祁镇则与蒙古女子发生感情,从历史角度上讲,这些都是扯淡剧情。
于谦
历史上的朱祁镇在出征之前已有儿子,他是先把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再让朱祁钰监国,然后再亲征。当时朱见深年仅2岁,朱祁镇为什么会立朱见深为太子呢?如果不立太子,朝廷群臣不会让他亲征,而一旦朱祁镇出了意外,朱见深则继位为帝。结果朱祁镇真的兵败土木堡,还被也先俘虏。按照朱祁镇的安排,朝中群臣理应奉2岁的朱见深,仍由朱祁钰监国。但于谦却力排众议,面见孙太后,说服孙太后支持朱祁钰为帝。孙太后答应了,前提是保住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这点很重要,因为朱祁钰并非孙太后的亲儿,朱见深却是孙太后的亲孙。
于谦
于谦这种做法是违反明朝的规矩的,这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伏笔。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曾制订《皇明祖训》,里面有明朝皇位继承的规定,即“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但问题是朱祁镇有儿子,当然应该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帝。
那么于谦为什么要立朱祁钰为帝,而不是扶持朱见深呢?于谦的理由是主少国疑,就是说皇帝年纪太小,人心不安。当时蒙古也先正准备率军进犯北京,于谦认为此时应该首先稳定人心,朱祁钰当时已年满21岁,已是成年人,自然要比朱见深当皇帝更能稳定人心。从大局的角度上讲,于谦的想法并没有错。但细细分析,于谦选择让朱祁钰为帝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理由如下:
于谦
1.即便朱见深当了皇帝,同样能够稳定人心。于谦需要的是一个稳定人心的人,朱见深只是婴儿,当皇帝也只是名义的皇帝而已,当时朱祁钰已经在监国了,光这点足以稳定人心。所以如果只是为了稳定人心,根本不需要让朱祁钰当皇帝。
2.不管是朱见深还是朱祁钰当皇帝,朝廷大权都跟他们没有关系。朱见深年仅两年,当然不能处理朝政,21岁的朱祁钰就能打理朝政吗?同样不能。朱祁镇虽然也年轻,但毕竟当了14年的皇帝,处理朝政才会游刃有余。朱祁钰虽只比朱祁镇小一岁,但之前只是个闲散王爷,他临危受命监了国,却从未处理过朝政。后人夸赞他知人善任,击退了瓦剌的入侵,实际上朱祁钰什么都没有做,他只是把朝廷大权全都交给于谦而已,剩下的事情全都是于谦干的。即便朱祁钰想亲自打理朝政,以于谦为首的群臣会任由朱祁钰胡来吗?朱祁钰监国期待发生的明朝午门血案就是个例子,朝中这帮大臣在朱祁钰面前直接暴力打死金英、马顺等与王振有来往的官员,当时朱祁钰两腿发软,只想逃跑,这场午门血案足以表明朱祁钰在群臣面前几乎没有任何权力,只能对于谦等人唯命是从。
孙太后
所以不管是朱见深还是朱祁钰当皇帝,朝廷大权仍然是在以于谦为首的群臣手中,皇帝只是傀儡而已。即便是朱见深当了皇帝,于谦照样可以组织北京保卫战,击退也先。
朱见深和朱祁钰谁当皇帝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实是孙太后,这也是于谦选择朱祁钰当皇帝的主要原因。如果是朱见深当皇帝,他才2岁,自然需要有人在旁边照料。朝堂是进行议事的地方,不是谁都可以进去的,那么照料朱见深的人就只能是孙太后了,这就给了孙太后一个干政的机会。孙太后在历史上本身就是个很强势的女人,而且年纪大、经验足、老谋深算,假以时日,她真的会权倾朝野,这是于谦绝对不想看到的。大明早在朱元璋时代已经定下规矩,后宫不能干政。朱元璋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后妃的遴选等,就是为了避免后宫或外戚势力过于强大,干涉朝政。
孙太后
另外,孙太后毕竟是皇权的代表人物,一旦孙太后干政,就会从皇族的角度出发,以救出朱祁镇为主,这与于谦的做法不同。于谦等人手中的权力会小很多,到时于谦事事只能听从孙太后的安排,这也不是于谦所愿意看到的。朱祁钰当皇帝的话,孙太后就没有机会接触朝政了,因为朱祁钰是成年人,他有自主的能力,不需要孙太后照料。况且,朱祁钰并不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在于谦看来,朱祁钰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到时定会事事听从于谦的安排。
朱祁钰
所以,对于于谦而讲,孙太后不是他能控制的,朱祁钰却是他能随意拿捏的,于谦当然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