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贾似道为什么被认定为奸相?欢迎阅读哦~
关于宋朝的奸臣,熟悉的历史的同学比较熟悉像秦侩、蔡京、童贯还有贾似道这些人。但贾似道究竟算不算是一个奸臣呢?近年来有一种声音认为他可能不算,尽管贾似道在《宋史》中确确实实被列入了奸臣目录,但是从他的生平履历来看,这种声音认为他最多只能算作是个碌碌无为的权相,还远远算不上是奸相。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贾似道都做过一些什么事情。
后人通过总结历史,一般对贾似道的批评主要有三条:
培植私党、打击异己;
向皇帝隐瞒襄阳被围事实,致使襄阳孤城最终沦陷;
与忽必烈私自议和后又毁约了,为元灭宋制造口实;
这三条里面,第一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没有必要为贾似道辩解。不过第二和第三条,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比如第二条,说他隐瞒襄阳被围的事实。这个事情在史籍上并无记载。并且在《宋史》中,还清清楚楚写明了宋度宗是知道襄阳被围的记载。
咸淳五年八月戊寅……诏襄、樊将士战御宣力,以钱二百万犒师,趣上其立功姓名补转官资。十二月甲申,以钱二百万命京湖帅臣给犒襄、郢等处水陆戍士。——《宋史·度宗本纪》
咸淳五年就是公元1269年,也就是襄阳被围的第二年,当时宋度宗下诏,为襄阳前线的宋军将士犒赏四百万钱,并令沿江制置使夏贵率军救援襄阳。这一记载,明明白白的写明了宋度宗是知道襄阳被围的情况的。所以,说贾似道隐瞒襄阳被围的真相,导致襄阳最终沦陷,这属于故意抹黑。他在襄阳战事上确实有失误,但绝没有“蒙蔽主上”。
再说第三条,贾似道有没有与忽必烈私自议和后又毁约?要说清这个谣言的真伪,就首先要说贾似道当年在鄂州之战的表现了。公元1258年,蒙古全面侵宋,蒙哥汗亲率主力进攻上游的四川,而他老弟忽必烈则率大军围攻中游的鄂州(武昌)。
就在忽必烈围攻鄂州时,时任枢密使的贾似道被临危任命,率军增援鄂州,并以右丞相身份统帅诸军。围城期间,贾似道为蒙军防穴地攻城,只用了一夜就在城内建成了绕城木栅,此举让忽必烈对他十分赞赏,感叹我手下怎么没有如贾似道这样的奇才?(“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后来,蒙古军久攻不克,蒙古将领纷纷将罪责推诿给汉人文官,忽必烈呵斥道:对面只有一个文官贾似道,你们十万大军杀人数月而不能破城,明明是自己的罪过,怎能责怪文人士子呢?(“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
鄂州之战的后段,宋理宗下诏,要求贾似道移镇长江北岸的黄州统领全局。贾似道接旨后仅率七百人就突围成功,移镇黄州指挥江北宋军作战,史称“下流之兵始振”。
后来,贾似道的政敌文天祥谈到他在鄂州保卫战期间的表现时,也称赞他是:“己未鄂州之战何勇也,鲁港之遁何哀也”。从以上可以看出,贾似道在鄂州期间,他的表现其实没有问题。很英雄,也很果敢。如果一定要揪他的毛病,就是他到底有没有跟忽必烈私下媾和。
根据《宋史》所载,贾似道确实存在私自与蒙古议和,许诺割江为界,每年纳贡岁奉银绢二十万的优厚条件,以求忽必烈退军的行为。而贾似道事后不认账,为了蒙蔽世人他还还扣留了蒙使郝经,拼命掩饰自己与忽必烈议和的事实,直到十五年后,忽必烈下旨灭宋时,才将贾似道的这一阴谋昭告天下。
但是,《宋史》是元朝人编写的,大元朝廷的官方说法里有两个明显的破绽。
第一、贾似道早就知道了蒙哥汗死讯,他没有必要急于议和。因为蒙哥汗死于当年的八月九日,而贾似道与忽必烈议和是在当年的十一月份。当时真正着急议和,急着要赶回去抢汗位的是忽必烈,不是贾似道。贾似道根本没必要主动提出议和,也不需要对忽必烈提出如此优厚的退兵条件。
第二、忽必烈所谓的昭示天下,有故意而为之的嫌疑。因为元军围攻襄阳时,忽必烈没把这事吐露,而元军攻破襄阳,正当贾似道率军前来抵抗时,忽必烈却突然把这件事吐露了,这明摆着是有故意抹黑贾似道,扰乱宋军士气的战术企图。
所以我觉得,在贾似道私自与忽必烈媾和这件事情上,他大概率上是被元朝人抹黑了。明朝修《元史》时,就把这一记载从史籍上剔除掉了。
撇清了两件与贾似道无关的历史谣言。下面正式来说说贾似道为什么在历史上会被称为奸相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他的私德不好。贪污,任人唯亲,贾似道都没少干。而贪污和任人唯亲这在传统道德观里面,是非常下流的。并且贾似道还特别怕死,没有如文天祥那般大义凌然。他任用的人里面,也有很多是没本事的废物。这都给他身上添加了一些不光彩的成分。
第二个原因,是他搞改革,得罪了文人士大夫阶级,得罪了“笔杆子”。再加上他是南宋的宰相,南宋灭亡,必须要找一个人出来背锅,所以对他的评价,自然不可能很高。
关于贾似道搞改革,这里简单讲一下。贾似道继任宰相后,大搞内政改革,企图以牺牲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结果最后玩脱了。
具体的说,贾似道当时推行了四项法令:
一是公田法,把政府掌握的国有田地卖给私人耕种。但为了推行公田法,就必须全面核查官民的田产,确定超标的田亩数。于是贾似道又推行了早已有之的经界法。
所谓经界,就是丈量每一户人家的土地,绘图造册。其实这项法令很早就有了,只是由于南宋官僚和地主隐瞒田产,逃避赋税的情况由来已久,每次推行都是不了了之。而贾似道突然要丈量土地,并且态度强硬,这明显伤害到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于是一时间,举国官僚和大地主便骂声一片。
后来为了遏制贪污,拓宽财路,贾似道又推行了第三条法令,即打算法。不过贾似道在推行打算法期间的所作所为很有问题。或许他遏制贪污腐化的初衷是好的,但推行打算法后,南宋大批军事将领被追责,部份将领投元朝,部份将领被刑责下狱,直接导致了南宋的军事能力每况愈下。这也是事实。
贾似道在事实上,扰乱了南宋内部的团结稳定。
在推行公田法、经界法、打算法期间,贾似道还推行了“置士籍、严复试”法令。想要遏制科举腐败的问题,结果这一手又被他玩砸了,导致他成了天下士人的眼中钉。
贾似道的改革,大致上就是这么个情况。他没啥经天纬地之才,推行的改革措施也都是前人玩过的,只是被他拿到了全国推行。而且还无一例外全玩砸了。所以南宋后期,贾似道闹得天怒人怨,被所有人鄙视。后来南宋灭亡,需要找人背锅,身为宰相贾似道背了这口锅,这便是他被称为奸相的由来。
总的来说。贾似道确实是权臣,他的私德也确实不咋样。不过赵宋皇帝身上的羊毛,人人都在薅,不止是贾似道一人在薅,不能把南宋的灭亡只归咎于贾似道一人。并且相对来说,贾似道在薅羊毛的同时,他还做了一些限制,想了一些办法,不让大家薅得那么快。他能做一点事,在当时也不错。
毕竟宋朝确实是一个喜欢甩锅的时代,那位致力于改革的王安石不是也一度被视为是奸臣吗?后来人直接把宋朝灭亡的大锅扣在王安石身上,说“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现在看来实在冤枉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