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晁错是个怎么样的人?晁错为什么会身败名裂?

2020年07月31日23:02:35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大家带来“智囊″晁错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有“智囊″之称的晁错对汉朝有大功,却由于性格缺陷,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正是司马迁苏轼及晁父评说的,多所变乱,忠以谋国,无以存身,是一个悲剧。晁错在史记汉书中都与袁盎列在同一传记中,其实,他更接近的人应该是贾谊,二人的才学都惊艳,二人的建议,都对汉初政局和后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二人都是坚定的削藩撤藩者,不同的是,贾谊遇到文帝,柔顺治国,做事不激进,徐徐削地。晁错比贾谊运气要好,遇到言听计从的君主,使他的建议得以施行,君主的采纳,却成了他身败名裂的主因,这可能也是二人不能同传的原因吧,一人有善终,一人有始无终。

汉文帝刘恒边塞王出身,深知民情民生,上位当政以来,不瞎折腾,顺势而为,以柔术治天下制权臣,先碰到意见飞扬的奇才贾谊,用其策而贬其人,以致贾谊郁郁而终。又发现了学法家之术的另一大才晁错,也是情绪激昂,对各王国虎视眈眈,誓不两立。文帝不意外地搁置他的建议。而对他的边塞之策,却赞赏有加并立即采纳,还写回信鼓励。晁错的政府扶持,引民实边,屯田固本等对匈奴的战略,意义深远,作用极大。文帝便让他教导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景帝刘启,当太子家令,晁错也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能说会道,不久就与刘启打成一片,以致言听计从的地步,这从刘启当上皇帝后对他的宠爱可见一斑。

晁错的性格很有问题,史书说他严厉、刚直、苛刻、心狠,标准的法家人物,做事有点飞扬跋扈,仗着景帝的信任,做事大开大合,不太顾忌同僚面子,把丞相申屠嘉、外戚窦婴、大臣袁盎郦商等大臣都逼成他的对手。这一点也造成袁盎进谗时,景帝周围竟然无人为他解围,没有人挺身而出说句公道话,也是可堪嗟叹的事。晁错认为不削藩,地方权力过大,政令不一,天下必然会大乱,他的法家性格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没有谋划周全下,突然大举下令削藩,不幸的是景帝不如其父文帝老道,竟然听从了,激起吴楚七国之叛。削藩激起叛乱,应该是预料中事,因晁错之前就曾说过,削之则反,不削也会反。

说明有预期的,但却没有准备,没有做好应对叛变的处置各策,叛乱发生,又自以为是,不识人心深微,劝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大后方,这是小孩子才敢提的建议,把皇帝置于险境,让他上前线与叛军交战,而激起这场叛乱的晁错,却想置身事外。不管是不是真的这么想,外人看来就是这样的。景帝也不例外,心中极不爽,却没有理由可以驳斥。在这时,小人袁盎就乘间进谗,认为斩杀晁错可以让吴楚等国师出无名,乱事自平,景帝私恨公恨一齐爆发,腰斩晁错,当时晁错的朝服还未脱下就被腰斩弃市。虽说袁盎进谗是一个原因,而对晁错处以腰斩,折射出景帝心中实是对他痛恨至极。

这也是晁错谋事不周、轻举妄动的后果。正如其父自杀前对他说,你这么做,刘氏是平安了,我们可就大祸临头了。果不其然,后来邓公进言为晁错说公道话,景帝虽然表示后悔,却没有进一步行动比如平反追封等,可见还是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