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眼看就快成功了,做了这件事兵败山倒

2020年08月11日21:28:39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吴三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吴三桂,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通敌叛国的奸臣,也有人认为他是清朝的大功臣,是他引清军入关,还联合多尔衮赶走了李自成,成为平西王,镇守云贵;多年后又杀害南明永历帝,彻底结束了明朝。吴三桂与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合称清朝三大藩王,同时也是清朝的早年的封疆大吏。

顺治入关后,能快速剿灭明朝残余势力,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功不可没,即使三藩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也并不能采取措施限制三藩,所以吴三桂等人都称霸一方。康熙即位后,先是铲除鳌拜,之后三藩便成了扎在康熙心头的一根刺。

在吴三桂看来,康熙只是儿皇帝不足为虑,身在云南的吴三桂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年轻的康熙却只能满足吴三桂,每年都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三藩,康熙认为此举为养虎为患,三藩羽翼丰满时迟早会威胁大清江山;所以力排众议,决定裁撤三藩。

吴三桂表面赞成朝廷的撤藩政策,但暗地里却十分恼怒,因为吴三桂长期经营云贵两省,势力庞大,康熙撤藩既剥夺了吴三桂的权力,同时也阻碍了他的利益,吴三桂名为平西王,实则就是统治云贵两省的“土皇帝”,康熙撤藩的举动动摇了吴三桂的根本,说不一定最后还兔死狗烹。

三藩表面逢迎康熙撤藩,但却百般敷衍,对康熙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如安置一户兵丁需要白银3000两,实际并不是如此,吴三桂的目的只是想让朝廷知难而退。但康熙下定决心撤藩,面对朝廷的撤藩决心,吴三桂反心昭然若揭,为了能够先发制人,吴三桂联合尚可喜,耿精忠决定造反。

1673年,吴三桂将云南巡抚朱国志斩首祭旗,自封天下兵马大元帅,浩浩荡荡在昆明起兵造反。吴三桂“反清复明”的口号一出,各地纷纷响应,明朝旧臣王辅臣,郑经,耿精忠等一直归附,吴三桂势如破竹,一路北山;而康熙由于没有做好战斗准备,更没想到吴三桂的兵马如此勇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节节败退。

康熙无奈,最后拿出了吴三桂的儿孙威胁吴三桂,打到湖南的吴三桂停了下来,他看到了亲情,最后提出与康熙划江而治的办法,吴三桂没有打过长江,在湖南称帝了。康熙威胁吴三桂只是缓兵之计,划江而治岂是一国之君的做法,康熙做好准备后,将吴三桂子孙斩首。

吴三桂大怒,准备打过长江攻下北京城,但此时的吴三桂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清朝采取迂回战术对造反势力各个击破,吴三桂兵力,财力严重不足,加之病体缠身。吴三桂做了五年的皇帝最后病死,其孙苦苦支撑三年最后还是被打败。

康熙用了八年时间平定了三藩之乱,铲除了对清朝的威胁。在整个过程中,吴三桂本可以一举攻破康熙,但为了儿子吴应熊划江而治的想法太过幼稚,他的这一举动直接让康熙反败为胜。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军心涣散。吴三桂造反的目的是“反清复明”,但中途却自己当了皇帝,影响士气,响应他的势力纷纷被清朝瓦解。

第二,给清朝制造了喘息的机会。清朝本是吴三桂打得节节败退,但突然在长江停了下来,但康熙并没有停下,正在举全国之力讨伐吴三桂,兵力充足,占据了有利的机会。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吴三桂最后不够狠,最后还是没能洗清通敌叛国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