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金灭辽”国策为什么让宋朝灭亡了?这个政策是如何出炉的?

2020年07月06日10:18:13

“联金灭辽”国策为什么让宋朝灭亡了?这个政策是如何出炉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联金灭辽”,这词语知晓历史的都知道是一出乌龙,背弃交好百来的辽国扶持野蛮的金国,最后在金灭辽后,顺带就弄了一出“靖康之耻”让北宋也覆灭。

每每当历史读到这里,我都会思考,是怎么样的人才会做出如此事情。

当时的辽国已经从狼变成了哈士奇,而当时的金才是虎狼之国。

这情报工作做的是有多失败!

难道连女真不满万,满万无敌天下都不知道?

可惜的是历史就是如此让人难堪,“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不仅让宋朝背负了道义上的谴责,也让自己走上了绝路。

那么这样一个逗逼的政策如何出炉的?

离不开一个辽国人的煽动。

这辽国人名叫马植,是一个时代居住与幽云十六州的居民,是汉人出生的辽国人,不过他家不是一般汉人,而是官僚家庭,豪门出生,官职光禄卿。

这官职看着不小,可是和当年祖上的荣光比还是差了不少,也因此马植常常有抱怨。

抱怨来抱怨去就有了小心思,也许在他看来自己本是汉人,虽然为官却混的不咋地,要是出卖辽国,投奔宋朝是不是会人生得意啊。

于是在政和元年(1111年),借着北宋使者童贯出使辽国的机会,这个马植将自己的付诸实践,让主动面见童贯,在一个私下无人的场景提出来自己构思已久的计划“联金灭辽”。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直接:

“女真恨辽人切骨,而天祚帝荒淫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

当时的童贯可是权臣,虽然是个宦官可是一直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宦官中的战斗机,总想着建功立业。

于是两人一碰即合,童贯就将这马植带到了宋国,面见了宋徽宗。

见到宋徽宗之后马植说:

“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侔矣。”

这段话说的也算非常有条理,辽国皇帝昏聩而民不聊生,汉人众多,女真人在后虎视眈眈,你不打辽国辽国也会灭亡,当抓住机会。

宋徽宗并不算一个有多高政治智慧的人,其实这话虽然有道理,可是还有后半句没说,那就是女真人那么厉害,你能保证打完辽国他不打北宋吗?

可是宋徽宗没想那么多,而是召开会议讨论“联金灭辽”问题。

会议之上的争执当然有。

一方说,宋辽两国百年盟约,如果背信弃义必有天谴。而且金国狼子野心,宋朝武力孱弱,如果真灭了辽国必有报应。

这算真知灼见也算预言,

可是另一方说,必须收复燕云十六州啊,这样的机会如果不抓住就再也没机会了。

争论来争论去,宋徽宗也犹豫不决,就此将计划搁置!

不过时间不等人,女真人的步步紧逼正在到来,数年后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渐渐统一女真,并开始起兵反辽,建立金国。

原本还是潜力股的女真人突然就成了绩优股。

古话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这宋徽宗在雪中送炭的时候没有帮助金国,却在锦上添花的时候打起了主意。

在马植又一次劝说之下,宋徽宗决议“联金灭辽”。而且因为这献策之功,已经归附宋朝的马植还被宋徽宗赐名赵良嗣,就此成了宋国官员。

决定了就要行动啊,重和元年(1118)徽宗皇帝派武义大夫马政和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从山东出发,联络金国。

只不过这使者很逗比。

渡海到了金国之后,一看到金国的巡逻兵就被吓跑了,为了免担责任还回去说,是金国人不接纳他们,自己还差点被杀。

宋朝一个大夫一个武将见女真人就跑还联盟。

金国人看到了这出乌龙,也觉得好笑,不过基于国家利益,他们在知道北宋使者来过后也派出使者来宋朝。

可是宋国又一次弄了个乌龙。

原来负责接待的使者赵有开是个宋朝天国论患者,对待金国使者那是非常的不屑,说女真不过一个野蛮部落而已。过分抬举不好。

随便敷衍下就将金国使者打发回去了,最后完颜阿骨打知道后那是气愤无比。

想想也是,使者是你们先派的,半路跑了,我派个使者过去你们又不当回事,这算啥态度?

本来就不需要你们帮忙,给你们面子回应一下,居然这样,爱来不来。

就这样被忽视的女真开始冷落宋朝。

可是金国越发强势,辽国被打的步步败退的现状让宋徽宗又纠结了。

于是在宣和二年(1120年),又一次派使者赵良嗣(马植)出使金国,以求正式缔结“联金灭辽”的盟约。

目的估计是怕金国灭了辽国最后自己什么好处都捞不到,而自己单独和辽国宣战又害怕。

可是就算这么简单的缔结盟约事情,宋徽宗也没做好。

宋徽宗在诏书中言:

“据燕京并所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妄言。”

这段话原本的意思是要全部收回长城以南的失地,包括燕云地区,可是不明确的文字于地名概念“据燕京并所管州城”让金国人找到把柄。

金国人坚持说,这“燕京”就是辽朝的燕京辖区,进而拒绝将燕京辖区之外的土地给宋朝。

每日诗词文书的宋徽宗居然在盟约这样的大事上出错,真实想想就好笑。

最后扯皮来扯皮去,金人回复说。

愿意签就签,不愿意就不签,最后宋朝还是捏着鼻子认了这份有无数错误的盟约。

这合同不明不白,让无数人担心也让无数人反对。

太宰郑居中就说:

“澶渊之盟至今百余年,兵不识刃,农不加役,虽汉唐的和亲之策,也不如我朝的安边之策。如今四方无虞,却要冒然毁约,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道,胜负难料。若胜,国库必乏,人民必困;若败,遗害不知凡几。以太宗之神勇,收复燕云,两战皆败,今日何可轻开战端!”

宋徽宗面对这一切反对依然一意孤行对辽宣战,幻想通过一纸盟约完成祖先的心愿。

可惜的是,后续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对辽宣战的宋军屡战屡败不断向女真求援,最后虽然短暂收复了燕云地区,也在女真背盟后一败涂地,进而引发靖康之耻。

条约条约,都是实力的体现,那有低声下气求人签署的,这一开始的动机都有问题,还背上不受承若的罪名。

实在是蠢到家了。

至于这海上之盟的鼓动者马植也没好下场,因为叛国行为被辽国杀死,宋徽宗的结局最后也很凄惨,死于流放地五国城。

他们的结局,都是没有认清楚自己国家的实力和金国的实力造成的。

如果宋朝不背弃盟约而是支援女真,也许不用动刀兵就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虽然羞耻但是依然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