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这两个人在刘氏政权中的地位,因为诸葛亮已是妇孺皆知,所以在此我就不再赘述,我们重点来看看李严。
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大臣,但是李严和诸葛亮不一样,他以前在刘表手下干活。后来投奔刘璋,虽然换了主子,但是刘璋非常器重李严,甚至还任命他为护军,在绵竹一带对抗刘备。
但是李严直接投降再次认刘备为主,同刘备一起平定成都。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李严和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五个人一起制定了《蜀科》,改变了益州法不威、德不举、刑不严的祸根。
可以说李严是构建蜀汉法律体系的基础的重臣之一。刘备在和曹操争夺汉中的时候,李严坐守后方,盗贼马秦、高胜起兵谋反,声势浩大参与人数过万,一路攻取打到了资中县。此时刘备战事吃紧,没有余力顾及镇压之事,而李严仅仅率领半数于对方的五千士兵前往讨伐,直接将谋反的马秦、高胜等人一并擒杀。事情平息了不久,越嶲郡高定也率军围攻新道县,救火队长同样是李严,高定兵败逃走以后,刘备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
我们可以看出李严有很强的军事才能,但是如果你认为李严仅仅是一个将才那你就错了,他在犍为任职太守的时候,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悦之”。可以说李严在内政方面也有些许的才华。
李严功劳不小,但是远远没有到达和诸葛亮齐名的地步,但是为什么刘备要托孤于他呢?并且军事重权交给了李严,只让诸葛亮主持内政。有很多人猜测是刘备不信任诸葛亮,怕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但是我认为恰恰相反,刘备其实是非常信任诸葛亮,反而不信任李严,你且听我慢慢说来。
刘备入蜀以后,以刘备为核心的荆州集团取代了以刘璋为首的东州集团(法正、李严、孟达、吴懿等人)。除了以上两个政治团体以外,还有本地贵族豪绅所代表的益州集团。东洲集团和益州集团一直就不对付,但是刘璋靠着法正、李严等人维持着统治。
刘备作为第三方进入益州,致使刘璋的东洲集团出现分化,有的人服他,有的人不服他,而李严、法正等人是前者。刘备夺取西川后还听取法正建议娶了吴懿的妹妹,这是为了拉拢东洲集团的人心,以稳住自己在这里的脚跟。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外来统治者,人家本地的贵族豪绅本来就对刘璋虎视眈眈,刘备取代刘璋根基不牢,人家肯定也有想法,要不然为何还会有人频频造反呢?
所以遏制这些人就得靠常年和他们打交道的东洲集团,事实也证明刘备是对的,李严的确阻止了多起反叛实力。
所以刘备之所以托孤给李严,一是为了拉拢东洲集团的人心,二是要靠李严这些人解决内患。
但是刘备用他却不信他,我们可以看出来表面上是两位托孤大臣,但是两个人的分量是不对等的。诸葛亮无论是权利地位还是人心所向都压着李严一头,刘备都想好了,如果李严有谋反的意图就让诸葛亮及时扼杀在摇篮中。
自古以来的确有君王为了维护自己的宗室统治,托孤多位大臣让他们互相牵制,但是被托孤的大臣往往应该是权利地位相等的,要不然根本起不了相互制衡的作用。我们上面也说了诸葛亮稳压李严一头,这正说明刘备压根就没想让他们互相牵制,就是让诸葛亮看住了当时以李严为代表的东洲集团。
诸葛亮陪着刘备一路走来建立蜀国,为了兴汉鞠躬尽瘁,而李严是背叛刘璋的降臣,刘备是做君王的人,该防着谁他肯定心里能没有底吗?诸葛亮扳倒李严以后独揽大权,直到死也没有逼刘禅让位。
话说到这,我们回到问题
刘备临终前为何将兵权给李严,而不是交给诸葛亮?
我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因:
一、刘备夷陵败给陆逊,国力虚弱,外患虽重,内忧更甚,怕自己死后国内矛盾爆发,万一反叛势力再次兴起,要靠李严等东洲集团的人协助遏制。
二、蜀国后期人才凋零,能承担重任的人没有几个,而李严算是一个军政全才,可以利用。
三、安抚东洲集团的刘璋旧部,尽可能缓解东洲集团和自己本家的矛盾,统一战线。
四、诸葛亮治国虽强,但是领兵能力不如李严,刘备又想用李严,就得以诸葛亮为手、以李严为枪,让手得握住枪。
刘备和曹操孙坚他们相比,起势太晚,根就没有扎牢,蜀国后期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各个派别相互争斗,诸葛亮也是苦苦支撑,通过战争转移内部矛盾。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衣钵企图力挽狂澜,可惜已经无力回天,蜀国作为汉朝的代表,率先退出三国争霸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