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热播大剧《长安十二时辰》里,“男二号”李必被塑造成一位清高孤傲、杀伐果决的少年天才形象,跟“男一号”张小敬相得益彰,堪称本剧的一大亮点。其实李必的历史原型也极为有名,他便是曾辅佐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奇功,最终封侯拜相的奇才李泌。
李泌字长源,出身极为尊贵,是北周太师李弼(属于辽东李氏)的六世孙,而李弼跟唐高祖的祖父李虎(属于陇西李氏)一样,都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心腹,位列“西魏八柱国”之中,权势、名望相当(剧中,李必自称隋李有误,应该称魏李或周李,至于他不肯称唐李,是因为唐朝皇室皆是李虎之后)。
李必的历史原型是中唐名相李泌
李泌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自幼便有“神童”之称,年仅七岁时即深得唐玄宗和名相张说的赏识,而另一位名相张九龄还称呼他为“小友”。某次,唐玄宗曾以“方圆动静”为题目,要求张说、李泌各自赋诗一首,结果张说苦思半晌才交卷,而李泌则出口成诗,并且诗句极富哲理性(“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见《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令唐玄宗和张说赞叹不止。
玄宗因为赏识李泌,便赐他束帛,并命李家对他善加抚养。此后十余年间,李泌潜心研究《易经》,并经常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学习神仙不死之术。天宝(742年-756年)初年,李泌奉命入朝讲解《老子》,因为甚合唐玄宗的心意,所以被任命为翰林待诏,在东宫侍奉太子李屿(唐肃宗李亨),并跟后者结成极为亲密的师友关系。此时的李泌20岁出头,跟剧中李必的经历基本吻合。
唐玄宗在位时,甚是器重李泌
年少成名的李泌自恃有皇帝、太子的宠信,行事难免会有些张扬,并由此得罪过权相李林甫、藩帅安禄山在内不少的权贵。数年后,李泌因为写诗讥诮权臣杨国忠,结果遭到后者的诬陷,被遣送至蕲春郡安置。好在朝廷并未限制李泌的人身自由,所以他到了蕲春后,便索性躲进深山修道。不过,李泌虽然归隐,但时时关注朝廷的动向,并准备在恰当的时机复出。
李泌并没有归隐多久,等到“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他便接受新皇的邀请,赶往行在效力。李泌甫一出山,便帮助唐肃宗制定了“攻取范阳、缓收两京”的作战方针,以期以最小的代价,彻底肃清分布在河北、河南和关中的叛军。然而唐肃宗急功近利,并未按照李泌的建议行事,而是派军直取两京,结果导致河北叛军难以肃清,并最终形成为患帝国百余年的“河朔三镇”之祸。
唐肃宗跟李泌长期保持着亲密的师友关系
除了帮助唐肃宗制定作战方针、处理国政外,李泌还拼力保护太子李豫(唐代宗),由是让后者感激不尽。在侍奉唐肃宗期间,李泌虽然没有担任要职,但权力却超过宰相,由此引起大宦官李辅国、宰相崔圆的嫉妒。有鉴于此,等到两京收复后,李泌便主动请求离开朝廷,并遁入衡山修道,由此躲过迫害。
李泌归隐数载后,唐玄宗、唐肃宗相继驾崩,新即位的唐代宗因为感念李泌昔日的恩德,便将他召入朝廷做官,并强迫其吃肉、娶妻。李泌担任数载的翰林学士后,因不肯依附于权相元载,结果被排挤出朝,担任江南西道判官,直到元载伏诛后才回朝。然而李泌回朝没多久,又遭到另一位权相常衮的嫉妒,被外放为澧郎峡三州团练使,后迁任杭州刺史。李泌主政杭州期间政绩颇佳,深受时人好评。
唐代宗感激于李泌的恩德,对他言听计从
虽然李泌在朝中的时间并不长,但唐代宗与他的关系极好,数度想拜他为宰相,但都被其婉拒。在李泌外放期间,曾就军国大事向唐代宗提出不少的建议,而每一次都被皇帝所接受、采纳,由此可见君臣关系之密。不仅如此,李泌在朝期间,跟太子李适(唐德宗)的关系也很好,从而为他在德宗朝继续得到重用打下基础。
贞元三年(787年),已登基8年的唐德宗将李泌请回朝,并如愿以偿地任命他为宰相,封邺县侯。此后2年间,李泌在相位上勤修内政,充裕军政费用;调和将相关系,力保功臣李晟、马燧;对外与回纥、大食结盟,遏制吐蕃对边疆的侵扰,真可谓兢兢业业、成绩斐然。除此之外,李泌还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太子李诵(唐顺宗),并促成唐德宗父子间冰释前嫌,对于稳定朝廷局势居功甚伟。
李泌去世后,唐德宗悲伤不已
贞元五年(789年)三月,仕宦生涯近半个世纪的李泌,因为年老多病去世,终年68岁(中晚唐人口平均寿命在50岁左右,李泌可谓高寿而终)。李泌去世后,唐德宗哀伤不已,下诏对他进行厚葬,并追赠他为太子太傅。李泌虽死,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却极高,以至于到了康熙帝年间,他的塑像还被“请”进历代帝王庙从祀,而能享受如此殊荣者,数千年来不足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