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救灾的时候抬高米价 为何当地灾民却赞不绝口呢

2020年07月17日12:55:44

还不知道:范仲淹抬高米价的读者,下面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奇葩性事件,和一些刑事案件,以及一些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面对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们也都深受其影响。而这些事情在生活中并不能避免,因为这些事件往往都是真是社会的写照,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接下来小编就每天为大家更新最新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些奇闻异事,让广大读者在丰富眼界和好奇的同时,了解最新的社会新闻。

这个关于范仲淹为有效赈灾采取调节粮食供应量的故事流传很广。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实际上,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学思维,懂得利用经济学原理以非常规思维妥善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谷价飞涨、百姓叫苦不迭。按常理,作为地方主政官员来说,正常的处理方式应该是运用行政手段强制要求粮店粮商不得随意涨价,以求稳定粮价。

然而,范仲淹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但不采取行政手段平抑物价,反而张榜要求商贩将谷价增加到每斗一百八十钱。众人都不理解范仲淹的所作所为。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杭州谷价提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四面八方,许多外地粮商一见有利可图,就不分昼夜地纷纷将谷米运往杭州;杭州的粮食需求量毕竟是有限的,待到运进杭州城的粮食量已经超过市民需求后,运粮而来的粮商们又不能再要高价出售,毕竟粮食也是有各种成本的,不得不竞相降价出售,粮价迅速回落,使杭州百姓平安度过了荒年。

原来,这正是范仲淹高明的经济思维,虽然那时候他不懂经济学大道理,但他懂得东西供应量多了,这东西的价格就不得不下降。粮食市场是比较充分竞争的商品市场,其价格主要受市场调节,粮食供应小于需求,则价格自然上涨,反之,粮食的供应量大于需求,则价格自然下降。范仲淹正是利用这朴素的商品供求关系原理,成功稳妥地解决了荒年粮食供应问题。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讲到这里,如果对小编的文章还算满意,希望广大网友可以给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