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羸弱的中国第一次派出军队到国外作战。他们在错误的时间出击,他们是为了中国的尊严去失败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他们牺牲的非常有价值,但是对于当时中国的时局,在那个实际上还是军阀割据的年代,他们是政治家们争取国际援助保住形式上国家统一的砝码。
失败一:错误的国际敌我态势的判断。1942年3月,远征军出征时的国际敌我态势是敌攻我退守,敌人的气焰盛嚣至极如魔兽入侵。(德国并没有被莫斯科的失败遏制住攻势,日军携珍珠港之胜利席卷东南亚)此时,同盟国应当全面退守,凭借积累的战争资源拼消耗,以空间换时间,逐步消耗掉轴心国力求速战速胜的攻势。而中国派出了一支优秀的军队让他们不合时宜的反攻。一心渴望扬汉唐雄风的中华民族不得不再一次吞下战败的耻辱。
失败二:错误的友军战略判断。英国人只会对英国的利益服务。大腹便便的丘吉尔狠狠地耍了英武的蒋介石。他们在波兰战役后就明白,东南亚的驻军是竭尽全力在殖民地为大英帝国积累战争物资(可能用掠夺更贴切)。尽管有美国的珍珠港之耻为鉴,但是大英帝国起初还是没有把后起之秀的日本瞧在眼里,本打算单独防守中南半岛,但是看到日本如此迅速的完成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战役目标,英国人对国际敌我态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当日军入侵中南半岛准备切断中国的国际援助时,英国的决策者们就英明地确定了收缩兵力,积蓄力量,放弃中南半岛,拉长日军的补给线,而在印度和澳大利亚对日本进行战略相持的亚太计划,(印度和澳大利亚都具备地理优势,而日本的军事政治实力能攻到这些据点边就已经到了极限。何况日本政府知道,只要中国的抗日政府不倒,中南半岛的日军就有陷入两面夹击的危险,再拉长日军已经到极限的运输线,他们就是在嘲笑日军的人数太多了。)英国人没有必要为保卫中国的运输线送命,但是直接撤出,太损大英帝国的尊严,所以缅甸的英军撑到十万精锐中国军队的远征,然后按计划撤退。中国人不但没想到高傲的英国人会自己放弃自己的殖民地,而且我们还一厢情愿认为英国人应该协防缅甸。
失败三:高估国民党对军队的控制能力。被英国人耍弄,腊戍失守,双重打击使中国远征军无心恋战,所以总退却是不可避免的。退却并不是耻辱!绕过锐气到顶点的日本人,走野人山在当时看来不过是多走一段路,多走路总好过丢了命。共产党的红军可以爬雪山,过草地,远征军的情况显然比他们好多了。然而,不知为什么参谋部居然没有计算出这支部队的每天物资消耗情况,更没有想到恶劣情况下官兵平等,甚至军官对士兵的照顾和表率才能战胜困难。也难怪,国民党军队五次剿匪都是以强凌弱,共产党军队是出了名的钻山沟,打野兽,吃野菜,走弓背路,而国民党自剿匪以来,国民党只要是成建制的部队几乎都没有这方面的锻炼,还是应该虚心向共产党学习,向自己的敌人学习不会吃亏,也不知当时国民党的参谋部有没有向坚持过三年游击战争的新四军虚心请教,在这一点上,你们不如新四军。尽管条件恶劣,但是杜聿明将军表现出了两千年孔孟文化培养出来的好品质,他忠于他的领袖,他知道手中整训后即可又成为六万精锐的败兵是领袖确保中国形式上统一的砝码,是震慑国内各路诸侯的宝剑,所以无论如何他要把这六万人带回领袖身边。其情可悯,其人可嘉!虽然恶劣情况估计不足,导致大部分兵源命丧野人山,错不在将军,而在于军队的建设体系,也是这一点让蒋介石看到了杜聿明的忠心。而远去印度的孙立人,虽然从打日本的国际战略角度看,这是对的,但是远在天边的军队能帮助领袖巩固统治吗?他的政治立场有问题,在劣势的情况下,他极有可能抛弃他的党国,他的领袖,所以接受了西方文化教育的孙立人此时忽略了他是生活在这个有着两千年辉煌封建文明的中国环境中。领袖决定重建驻印军后,经过高人点拨的孙立人知道38师在战略反攻中必须豁出命去打日本,无数的战功和民族英雄的头衔或许可以保住他的一条命,稍有差池,他的性命不保!
一,中国远征军不能在缅甸进行逐步退守战略。如果出兵就是在缅甸进行退守,确保不发生后来历史上的怒江惨案和野人山惨剧,那么中国还不如不派军队入缅作战。这样的战略是傻瓜干的买卖,就是赔上中国优秀军人的性命和武器赚来一无所有(我们的目的是获得途经缅甸的国际援助啊!)。中国军队入缅只能是要么把日本赶出缅甸,要么迅速退回中国选择地理条件进行战略布防。
二, 中国远征军不能反攻腊戍。 搞确定中国是被英国耍了和腊戍(远征军在缅甸的后勤补给基地)被日军占领。虽然腊戍的防守日军只有一万人,而远征军手中还有六万多人,但是腊戍以西的远征军后面还有三个日本师团正披星戴月赶来,这时让没有粮秣武器供应的远征军向锐气正盛占据地理优势的腊戍日军发起进攻,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无异于自杀。而且就算打下腊戍,中国第一次远征缅甸的战役目的(保住国际运输线)还是不能实现。不如走弓背路,从野人山回国,在中国布防。
但就军事战略论述:
日军突袭腊戍的战略如同配合东南亚战役进行的珍珠港偷袭。反日同盟都以为日本会直接进攻东南亚,把东南亚的防守寄希望于在珍珠港基地的太平洋舰队。然而,日本人肯定要进攻东南亚,但是日本人偏偏先偷袭了珍珠港,打碎东南亚防守军的战斗信心,然后把绝望的东南亚防守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全部解决。该战略如同朝鲜战争中的“万岁军之战”。38军的113师大白天竟然直插三所里和龙源里,一举切断美军南撤弓弦路。南北美军在优势的空军帮助下相距不过一公里,但是就是不能突破弓弦路上这一公里的狙击线,最后北面美军改走弓背路,南面美军大踏步后撤。
杜聿明是一位优秀的将军,他没有让没有空军支援的远征军东西夹击,而是让东面的远征军直接撤回中国,西面的远征军直接走弓背路,爬野人山回国。如果在国民党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执行杜聿明的后撤战略,一切就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