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情缘阅读小编带来的魏帝拓跋焘一人两幅面孔,前半生战功赫赫,后半生暴虐成性。
说起拓跋氏或许大家都有所耳闻,这个姓氏源自于鲜卑族,在南北朝时期统一过中国北方,这个统一的政权被称为北魏。魏国成立之初北方已经有十余个小国政权,他们相互倾轧使得北方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后来北魏出了一位骁勇的皇帝,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先后消灭了好几个对北魏有威胁的国家。在对外战争中,太武帝有着太多的战功,但是北魏的内部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太武帝也会亲自体察百姓,但是由于北魏的多民族结构使得内部有许多民族之间的矛盾,而且连年的征战自然需要被统治者们付出更长的徭役期。这些矛盾经久地累积,到一定程度会以某种形式爆发出来。
在北魏这个自上而下崇尚武力的国家里,这个爆发形式就是起义。这个首先揭竿而起的人叫做盖吴,是卢水胡部族人,这个部落邻关中卢水而居又是匈奴的分支,自从被太武帝征服后被太武帝征收了太多的人丁去应付战争。盖吴司仪起义后周围各个部族纷纷响应,规模一度达到十几万人,他们兵分三路,但是目的地都是长安,拓跋焘听闻后连忙调兵镇压。这边镇压的军队还没到长安,另一边又有一股起义军队逼近,起义军首领薛永宗偷袭了北魏的牧场,获得马匹千余匹。随后这两支力量开始取得联系,薛永宗还接受了盖吴的任命成为了他的下属。薛永宗先后进攻山西和河南,队伍也扩大到五万多人。
这两支队伍形成联盟后成为了一股极具威胁的力量,他们占领了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地的大部分土地,声势浩大。不仅如此,他们还意图联系南朝的刘宋政权,想要他们也出兵进攻北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角阵,将北魏包围其中,但是刘宋当时并响应他们。拓跋焘这个时候终于开始有大动作了,他亲自带兵直插入薛永宗的队伍,又派出殿中尚书率领数万兵马对抗盖吴。小编认为太武帝的目的就是逐个击破,后来拓跋焘果然利用当地的守军建立起屏障,将两军的联系切断,使他们成为两个孤立的个体。
起义军本来组织就十分松散,被切断联系后变的更为惊慌,所以拓跋焘没花多少力气就将起义军镇压,盖吴临死挣扎着给刘宋写信有求援,但是刘宋王朝仍然没有派兵的意思。太武帝随后将各个叛变的队伍铲除。但是拓跋焘在镇压过程中使用的手段过于残暴,甚至还牵累了很多无辜的百姓。拓跋焘的残忍渐渐的开始显现,而对于崔浩的处置彻底暴露了他的另一面。崔浩是从北魏开国就跟随着拓跋氏的三朝元老,他为魏国对外战争出谋划策,对魏国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但就是这样一位开国功勋却遭到了众多鲜卑贵族的排挤。
崔浩自己是深信于道教,于是他撺掇太武帝打压佛教,拓跋焘对他言听计从,拆毁了许多佛教庙宇。可问题在于当时的魏国大部分的鲜卑贵族是笃信佛教的,他们自然对建议打压佛教的崔浩怀恨在心。崔浩又主修国史,对于魏国的杀伐之事写的过于残暴,这下彻底惹恼了贵族和将军们,他们纷纷上书指责崔浩。太武帝看着这些奏章勃然大怒,全然不顾崔浩的身份将他全家诛杀,不仅如此,由于崔家在中原地区是士族大家,拓跋焘又将与其联姻的各个家族铲除,汉人贵族遭受严重打击。
拓跋焘这个时候已经变得十分暴戾,甚至到了随意杀人的地步。拓跋焘在近臣宗爱的暗示下,逼死了自己的长子拓跋晃。拓跋晃喜欢研究佛法,所以当拓跋焘在全国进行抑制佛教的行动时他的儿子强烈的反对所以两个人的关系一直不和,后来父子两个人的矛盾愈演愈烈,太子东宫的大批官员被太武帝杀害,拓跋晃最后抑郁而死。自从自己的儿子死后拓跋焘越来越残暴,宗爱怕自己被连累,就先将拓跋焘杀害了。一代枭雄拓跋焘最后居然落到这么一个结局,实在是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