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杀光自己的同族,死前又叮嘱太子要果于杀戮,结果子孙被灭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俗话说“皇权之下无亲情”,为了争夺帝王的位子,皇室成员间屡屡骨肉相残,这现象在史籍中屡见不鲜。其中某些获胜者为了巩固“成果”,还会将幸存的皇室全部杀光,比如南齐明帝萧鸾便是典型。
萧鸾是南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儿,由于少年时期便丧父,所以由叔父抚养成人,跟萧道成之子、武帝萧赜自幼关系要好。南齐建立后,萧鸾极受高帝、武帝宠信,历任军政要职,并在武帝驾崩前,被晋升为侍中、尚书令,奉命辅佐皇太孙萧昭业登基、治国(萧昭业的父亲文惠太子萧长懋早逝)。
萧昭业即位后胡作非为、奢靡成性,引得天下怨声载道。萧鸾见萧昭业荒唐至此,不禁滋生非分之想,于隆昌元年(494年)七月公然弑君,随即拥立萧昭业之弟萧昭文为帝。然而才过了3个月时间,萧鸾就把萧昭文废黜(不久又将其杀害),随即自立为帝,是为南齐明帝。
萧鸾以远支皇族的身份篡夺帝位,难免会让近支皇族们心生不满,而为了防范他们作乱,萧鸾便大量任用亲信担任诸王的典签,严密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可虽然如此,萧鸾依旧感觉不放心,尤其是随着他身染重病后,便决定会用“肉体消灭”的方式来对待诸王。
让萧鸾大起杀心的“导火索”,是永泰元年(498年)正月的贺新春事件。彼时,齐高帝、武帝的子孙们成群结队地入宫,向皇帝庆贺新春,有十余人之多。萧鸾看到他们个个年轻有为,再联想到自己的子侄辈年纪幼小,心中忧惧交加,回宫后不禁对妃嫔们讲:“朕和司徒的儿子们年纪都很小,但高帝、武帝的子孙们却已经长大成人,朕心中深为忧虑!”
上有疾,以近亲寡弱,忌高、武子孙。时高、武子孙犹有十王,每朔望入朝,上还后宫辄叹息曰:“我及司徒诸子皆不长,高、武子孙日益长大!”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司徒即萧鸾的母弟萧缅,此时已去世,“司徒”是其死后追赠的官职)。
萧鸾在感觉到危机后,便谋划铲除宗室的事宜,在群臣中寻觅可以托付大事之人,最终选中了侄儿始安王萧遥光。对于叔父的忧虑,萧遥光建议事情不能操之太急,宜渐次推进,以免引起诸王的强烈反弹。萧鸾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便经常借故召唤萧遥光进宫密谈,商议具体操作事宜。
萧遥光每次入宫时,都会跟萧鸾交谈很久,商议其中的细节。此时,只要萧鸾向内监索要香火,并有呜咽流涕之状,则明天必有诸侯王被杀。然而萧鸾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糟糕,眼看着死期就要临近,此时萧遥光出于“时不我待”的心理,决定加快屠杀诸王的步伐。
上欲尽除高、武之族...以问扬州刺史、始安王遥光,遥光以为当以次施行。遥光有足疾,上常令乘舆自望贤门入。每与上屏人久语毕。上索香火,呜咽流涕,明日必有所诛。会上疾暴甚,绝而复苏,遥光遂行其策。引文同上。
于是在当月丁未日,在仅仅一天的时间里,包括河东王萧铉、临贺王萧子岳、西阳王萧子文、永阳王萧子峻、南康王萧子琳、衡阳王萧子珉、湘东王萧子建、南郡王萧子夏、桂阳王萧昭粲、巴陵王萧昭秀在内,共有十位诸侯王被杀。经此一事,齐高帝、武帝、文惠太子的子孙们全部灭绝。
当年七月,暴君萧鸾在完成心愿后不久,便病死在床榻上。在临终前,萧鸾叮嘱太子萧宝卷道:“朕已经帮你清除高帝、武帝及文惠太子的诸子,只怕将来会有其他宗室、权臣作乱,你必须要加以防范,一旦察觉他们有异常举动便即刻诛杀,切不可被人抢先。”萧宝卷听后,连连点头(“高宗临殂,以降昌事戒帝曰:‘作事不可在人后。’”《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二》)。
萧宝卷即位后,将乃父临终前的叮嘱牢牢记在心头,一旦看谁不顺眼便辄行杀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便将司空徐孝嗣、太尉陈显达、始安王萧遥光等一帮重臣、宗室全部杀死。然而以杀戮立威者,必将被武力所吞噬,就在萧宝卷杀死尚书令萧懿后不久,末日随即来临。
萧懿被冤杀后,其弟萧衍在江陵举兵造反,并迎立萧宝卷的母弟萧宝融为帝,时在公元501年初。同年十月,萧衍攻入都城建康,并杀死昏君萧宝卷。次年初,萧衍逼迫萧宝融退位,随即又将其毒杀,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尽杀萧鸾的子侄辈。萧鸾通过杀戮来稳固江山社稷,到最后子侄辈却被他人杀尽,真是绝妙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