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为什么始终不能称帝?只因两大名相不肯辅佐!

2020年07月31日20:03:45

桓温为什么始终不能称帝?只因两大名相不肯辅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桓温是东晋权臣,全盛时期手握数十万雄兵,掌控半数以上国土。桓温一生功绩,始于平定成汉,把蜀地重新纳入晋帝国版图;生涯顶峰在三次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桓温权倾朝野,也野心勃勃。他不甘在一人之下,一直阴谋篡位。然终桓温之世,不能取晋朝而代之,在野心未遂的情况下,闭上死亡的眼睛。

桓温终不能登基称帝,有许多原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得力辅臣,如汉高祖有张良,曹操有荀彧,刘备有诸葛亮。阅览史书,发现东晋非无此类人才。不但有,还不止一人,他们在中国历史上英名显赫,称为千古名相也不为过。

跟桓温同时代的两位名相,一个是王猛,一个是谢安。王猛辅佐前秦苻坚巩固权力,推行仁政,统一北方。仅仅十几年的时间,王猛结束了北方七十年的分裂动乱,几乎让国家达到升平治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奇迹。苻坚信任备至,王猛戮力尽才,为后代所艳羡的千古君臣际遇。可惜苻坚对王猛太过信任依赖,导致王猛身兼多职,一身数用,高度负荷之下遽然离世。

王猛离世之后,苻坚为完成未统一的事业,连兵百万指向僻居江南的东晋王朝。苻坚没能吞没东晋,反到成就了另一位风流名相的传奇功业。“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尽胡沙”。在诗仙李白的心中,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谢安以八万北府兵,抗百万敌师,指挥若定,在谈笑之间,完成拯救国家、保卫江山的大功业。淝水之战后,谢安组织晋军北伐,收复山东河南国土。

王猛让一个新兴国家走向强盛,谢安令一个衰落的王朝再次振兴,成就各自的千秋功业,为后世称道。然而他们所助力的,最后都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不免令人遗憾。假设,以王猛和谢安的盖世之才,辅佐另一个命世英主,会不会完成超越现在他们的功业呢?

恰巧,桓温和王猛、桓温和谢安的生命轨迹是有交叉的,为什么他们没走到一起?翻阅史书让人吃一惊,王猛第一次下山谋求出仕,拜见的竟然是桓温。而谢安隐居东山,诗酒人生到四十多岁,第一次辞家入仕竟然是进桓温幕府。一方雄才大略,野心勃勃,想成就帝皇伟业;另一方胸蕴奇才,妙算万策,欲辅佐明主、济世安民。然而,他们最终没有一对走在一起。究竟发生过什么?

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军次长安灞水。时,年已三十的王猛在华山隐居,闻王师到来,心情澎湃跑下山,向桓温自荐献策。王猛虽一介布衣,但在征西大将军面前毫不怯色,手扪虱子,侃侃而谈。桓温与之竟谈终日,叹说:“江东没有像你这样的人才!”桓温没能攻陷长安,撤离前授予王猛高官督护,请他跟自己回荆州。王猛回去咨询老师,老师回答:“你留在这里,自然有富贵功名到来,为什么远去荆州?”王猛思想过之后,谢绝了桓温的美意。

约在十年之后,朝廷屡征不就的谢安第一次出山,进入桓温幕府担任司马之职。桓温对其非常爱重,经常和谢安一谈论就是一整天。出来之后,桓温问侍从:“你见过我以前这样对待别人吗?”谢安在桓温幕府呆了一段时间,以兄弟谢万有病为由,向桓温辞职。这段时间之内,谢安一定对桓温为人有了定论,促使他离去。后来简文帝病危,桓温推荐谢安为顾命大臣,期望谢安念故旧情谊,在朝中助力自己。可惜桓温一片苦心,谢安在他与晋皇室的选择中,倒向后者。以后桓温数次逼晋帝禅位,谢安都从中掣肘,使其不能如愿。桓温病重之中求九锡,谢安把诏文改来改去,拖延颁发时间。桓温终于没能等到梦想实现,辞别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