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出生贵族,雄才大略又实力强劲,为何在隋末不能实现统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情缘阅读小编一起看下去。
李密确实雄才大略,整个瓦岗寨农民起义军能够发展壮大,成为隋末反隋势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李密实在功不可没。但是,李密身上存在很多弱点,好几个关键的步子没走好,一手好资源没利用好,最后导致他失败。
第一,李密有一个煊赫的出身,但他没利用好。
李密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封公,这样的背景,在整个隋朝末年诸侯争霸中,是具有巨大优势的。
李渊其实能力并不突出,但是,他就是凭借唐国公的这个身份,身边聚集了大批的人才,最终获得天下。
李渊为什么凭借唐国公可以网罗大批人才,李密“四世三公”却不能呢?李渊并没有一开始就反隋,而是在帮助隋朝平定天下,攻打那些叛乱者。这一点非常关键。就比如三国时期,曹操、刘备这些诸侯之所以能做大,就是他们从来没说过要造反,他们都是在维护(至少表面上是这样)朝廷,镇压农民起义。后来朝廷实在维护不下去了,大家才各自做大。袁术就不是这样操作的,他一开始就称帝,所以袁术败得很惨。
李密的操作方式有点像袁术,虽然他并没有做“称帝”一类的事情,但是,他一开始就投奔了叛变隋朝的杨玄感,接着又投奔了造反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寨,后来又与杀害隋炀帝的宇文化及过从甚密。可以说,李密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局面,他虽然有“四世三公”的背景,但是这个资源完全没利用。
第二,李密有一帮赤诚的朋友,但他没对待好。
李密去了瓦岗寨之后,之所以能当到老大,与他自身的谋略和战功是分不开的。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因为翟让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了他。
翟让是一个豪爽磊落的汉子,他看出李密比他厉害,就痛快地把首领之位让给了李密,而且劝说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等人,尊奉李密为“魏公”。这在古代农民起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很多农民起义都因为争夺老大之位,提早内讧,折损了自己的实力。比如太平天国发生的“天京事变”等等。而翟让能够主动让贤,其实是很好地避免了瓦岗军的老大之争。
不过,翟让的让贤,却也让一些人不满。翟让的部将王儒信,就鼓动翟让担任大冢宰(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并借此重新夺回权力。翟让的哥哥翟宽更是直截了当地对翟让抱怨道:“你要不想当皇帝,就把位置让给我,哪有让给别人的。”
当然了,这种抱怨也是很正常的。其实,当初翟让在让位的时候,李密就不应该接受。毕竟他在瓦岗寨没有群众基础,他当老大实在不服众。也是李密实在太想当老大了,一下就接受了。现在众人出现抱怨之心,他应该做的,就是要收复众人之心,让大家更拥护他。谁知他却在这时候,做了一个非常糟糕的举动,竟然杀了翟让和王儒信及翟宽等人,还砍伤了徐世勣。这种忘恩负义心狠手辣的做法,直接导致了他失信于瓦岗军兄弟,最后众叛亲离。
第三,李密有一个光辉的前程,但他断送了。
李密虽然经历了瓦岗寨的夺权事件,但总体上整个军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瓦岗军声势浩大,李密手下猛将如云。先后战胜了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可以说,李密正在一条光明的大道上往前一路狂奔。
但是,李密在这时骄傲自大起来,自信心爆棚,并且不注重收买人心,封赏功臣。本来他杀翟让就已经让众将离心离德。只不过慑于他的武力,不敢反抗而已。他却错误地估判了形势,以为武力可解决一切,没有用收买的办法让大家拥护他(咱们看看李渊发了多少官帽子,收买了多少人)。因此,在最后关头,他败给了王世充,手下将领都不给力,纷纷如鸟兽散。
最后,走投无路的李密,只得投奔李渊。可又不甘心居于李渊之下,还要再次叛逃当老大。这次李渊不再给他机会,他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