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在抗倭援朝后,为什么会一直痛哭不止?

2020年08月01日01:45:11

情缘阅读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抗倭援朝,大战之后的李如松,为何痛哭不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592年,时在万历的明朝,连续接到来自朝鲜的紧急求援国书。

这时明廷上下,有些犹豫,其一,与此同时,宁夏哱拜勾结套寇,就是河套一带的蒙古人,叛乱起事,其二,自最早接到消息,到现在朝鲜全境沦陷,前后不过一个月,这败得也太快了吧,明廷怀疑是否存在日朝勾结。

明朝情报机构全力开动,虽然由于朝鲜的全境沦亡,使得情报的搜集,传递格外困难,还是在短期内得出判断如下:

一,朝鲜确实已经实际上亡国,朝鲜国王目前在鸭绿江畔彷徨失措。

二,侵朝日军所图不小,很可能会以朝鲜为基地,进一步对明朝构成威胁。

如此,明廷决议援朝作战,六月十五日,首批千人渡江进入朝鲜,在反复确认朝鲜方面提供信息,及经过明军的武装侦察后,定下入朝兵力,陆续进抵,粮草补给么,也基本由辽东筹备,运送。

至十月,首批大军渡过鸭绿江,计骑兵一万八千人,步兵八千,还有川军步兵五千后续抵达,由李如松任临时官职,总帅指挥。

1593年元月初五,援朝明军抵达平壤,两天后攻击开始,这时日军平壤守军约莫一万八千,指挥为小西行长。

明军围三缺一,三门同时进攻,并于攻击开始前,全部换装假扮朝军,使得日军大意轻敌,几乎是一鼓作气就攻上了平壤城头,随即迅速扩大战果,措不及防的日军见回天无力,趁夜突围,李如松指挥明军骑兵咬尾不放,顺势又拿下开城。

首战明军大获全胜,两天一夜,连下两城,以伤亡八百人的代价,毙伤日军近万。

随后,明军着手准备进军汉城,这时候出现了两个问题,

其一,平壤,开城之间已为明军补给极限,这时明军各部都出现了缺粮情况,朝鲜地方官员早已不知所踪,指望不上。

其二,首战的顺利,使得明军普遍出现轻敌,自大情绪,包括总帅李如松,对日军实际战力,和兵力总数估计不足。

实际上日军在平壤,开城的速败也跟他们的补给线过长,供应不足有关系,当然,大家如果理解成朝鲜败得太快,给日军的分兵驻守带来难题,这也没错。

由于对形势判断过于乐观,明军将解决后勤粮草的希望,寄托于随后汉城攻击的速胜。

二十五日,李如松分派明军三千骑兵前往汉城方向攻击侦察,副总兵查大受与朝鲜军官共领五百人先行,路遇日军斥候大队三百余人。

两军接火,明军迅速将日军击溃,查大受一边指挥追杀,一边安排回报敌情。

李如松二十六日接到消息,结合朝鲜土民汇报信息后,发生误判,以为日军是要大撤兵,当即决定亲领骑兵四千疾行增援,由副总兵杨元领步兵一千人护送火炮随后紧跟。

日军呢,二十五日在汉城得到消息后,出动四万大军,分前后两部进发,另有一支三千余人的先锋军,先行出动,这时已在汉城西北方向的砺石岭,布好了埋伏。

应该说日军选择这个战场,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们已经体会到了明军铁骑的厉害,特地选了这个山路蜿蜒的地方。

日军先锋领军立花宗茂,于清晨七时许,发现查大受部,他安排七百人小队上前引诱明军深入。

查大受部都是骑兵,遇敌后迅速发起冲击,他们大多手持火器,火力猛,速度快,瞬间将日军七百人打崩,随后追杀的明军很快在道路两旁守候多时的日军的强力阻击。

几乎是同时,日军,明军后援相继赶到,此时明军骑兵三千,日军基本是步兵,只有少量骑兵,共约六千人。

地形,兵力不利,明军仍在作着试图扭转战局的努力。

日军正面阻击,同时左翼以八百人突前吸引明军注意,右翼立花领三千人迂回明军侧后。

日军左翼前突八百人在明军骑兵冲击下,迅速崩溃,但是右翼的迂回成功了,他们借助茂密树木掩护,在明军侧后发起攻击。

两面夹击下,查大受领军后撤至碧蹄馆附近重新整军,并将日军随后的追击打退,随后双方各自休整。

二十六日近晚,日军首批两万人赶到战场,二十七日晨,李如松亲帅一千精锐家兵,风急火燎赶到。

李如松赶到后,迅速判断形势,决定摆脱目前极为不利的地形,在右翼发起突击,期望一举突破日军左翼,穿过山口,到达后方较为平缓的地带,以期望发挥明军骑兵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明军和日军都对对方的实际兵力发生误判,日军认为明军主力已到,传令后军两万人加速行军,而明军此时仍然认为当面日军不过万余。

上午十时许,进攻开始,明军施放大量神机箭,覆盖战场,硝烟弥漫中,李如松领家兵一千冲击日军左翼山口,日军粟屋部三千人本来是紧急调过来要对明军形成包夹的,被李如松识破,趁着他们立足不稳,明军迅疾这一部日军击溃,并尾随追击。

这时山口原守军,日军井上部三千人由山口直下,正对进击明军腰部,不巧的是,明军骑兵这时刚好陷入了一片烂泥潭,在明军进退两难时,遭到了粟屋,井上两军的夹击,伤亡惨重。

李如松急令所有骑兵下马,步行攻击,随后日军后撤,明军也退出泥滩,山口争夺战失败。

这时,已基本摸清明军兵力的日军统领小早川,指挥日军全部压上,并试图对明军完成合围。

明军陷入苦战,所有将领全部加入战团,李如松家兵们携带的,由骑兵分带,可在战场完成快速组装的中型火炮,这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军的密集人群进攻,屡屡被火炮驱散。

战至下午三时,明军越发吃紧,李如松的亲卫家兵李有升,为保护李如松,也死于乱刀之下。

日军小早川,见战局胶着,屡次分兵侧翼,都被明军击退。

至下午近五点,明军杨元部,两千骑兵,一千步兵赶到,迅速投入战斗。

杨元领军快速打穿日军包围,在李如松部右侧站稳,随即把火炮摆开,对日军进行轰击。

见到明军主力步兵到来,日军小早川下令收缩部队,暂缓进攻。

李如松判断形势,决定撤离战场,步兵携炮先走,查大受部随后,李如松自领骑兵断后,缓缓后撤。

自此,“碧蹄馆”之战,结束。

此战,日军伤亡六千余,明军伤亡两千余。

退至开城后,李如松痛哭不止,随后大病一场。

碧蹄馆一战,明军伤亡虽不算多,可都是辽东军的精锐啊,还有李如松带去的那一千家兵,是他父亲李成梁时期,苦心经营交到他手上的,精锐中的精锐,这一战,近乎伤亡殆尽,这是伤了元气了,还有那个李有升,跟他一起从小到大,亲如兄弟,怎么能不伤心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