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邓廷桢是谁吗?你了解他的事迹吗?赶紧看看!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邓廷桢抗敌入侵作为鸦片战争时期禁烟抗英的爱国名臣邓廷桢,与他的亲密战友林则徐已永远铭刻在中国近代史的英雄画廊里。邓廷,字维周,又字懈药,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又号钢木老人,176年1月25日(清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初五)生于南京中华门西侧万竹园一户官宦人家。他祖籍福建沙县,明末入籍江宁(今南京)。入清以后,邓家世代官绅。邓从小就受到传统的儒家经史教育,熟读儒家经典、文史掌故和诗词乾隆五十六年(1891年),邓延横16岁时中了秀才,此后入江宁县学和钟山书院学习,而后又从师姚鼐门下,打下了坚实的学问根基。嘉庆五年(1800年),邓廷桢25岁参加江南乡试,中试第四名举人。第二年又到北京会试,“中试成进士”,“殿试二甲改庶吉士”。邓廷桢从此步入清廷官场,从翰林院的文学侍从,官至湖北按察使、安徽巡抚。道光十五年(1835年)年底,60岁的邓延桢从安徽巡抚擢升为两广总督。邓廷桢一到广州就碰到棘手的鸦片走私问题。
鸦片走私造成中国军民身体衰退,社会风气败坏,白银外流,国家财政恐慌,禁烟迫在眉睫。而少数鸦片走私得利阶层却打着拯救银荒的旗号,主张对鸦片施禁。刚到广州的邓廷杭,。在施禁派的包围下,对鸦片的危害认识不足,一度曾赞同施禁地主求。但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邓廷锁迅四湿,很快放弃了初期的错误主张,向清政府重中鸦片非禁不可。从此,他成了一名坚定的禁烟派。他下令驱逐烟败,强沿海巡逻辑私,整顿海防,还几次将抓获的罪大恶极的中国烟贩押到外国商馆前决,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的尊严。道光十九年初,清政府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来广州查禁鸦片。邓延桢得此消息十分振奇,他立即向清政府表示要与全国一道“各扫疮,共培元气”,并派人远迎林则徐,向林表示了“协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的决心。这是对林则徐的极大鼓舞和支持邓延桢和林则徐一道,为根绝鸦片祸害,严责外国烟商烟具结,追使外国烟商前后共交出鸦片21306箱。邓廷桢亲自坐船和林则徐一道到虎门销毁鸦片。他协助林则徐,以“除恶务尽”的决心,扫广东各地的鸦片流毒。前后发布了一系列查禁鸦片的布告与法律:设立收缴总局,收缴了民间积存的大量鸦片和烟具:查缉逮捕烟贩;捣毁了广州十三行一带的鸦片走私老窝。
大规模的查禁活动使得外国的烟贩们发出一片哀叹中国严厉的查私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西方侵略者。英国政府加紧战争准备,对中国的武装侵略近在旦夕。对此,邓廷桢是有觉察和准备的。还在林则徐未到广东之前,邓廷桢就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苏海安人)一道,筹划加强海防。他不顾高龄,亲赴虎门察览形势,并向清廷建议:在虎门武山与横挡间的江面,增设两道木栏铁链。在林则徐抵粤后,邓陪同林多次到虎门、香山、澳门海防前线视察炮台,布兵要口加强防范。同时号召沿海人民“群相集议,购置器械,聚合了壮,以便自卫。”这在当时是极可贵的发动民众抵抗外国侵略的“民心可用”的思想。在林则徐、邓廷的动员和领导下,广东海防坚不可摧,多次打退了英国侵略军道光二十年初(1840年2月),邓廷桢奉调间浙总督,从广东来到了福建。邓廷桢立即整顿福建水师,充实海防。而英国侵略者在广东受阻,转而北上攻间。1840年7月3日,邓廷桢领导福建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厦门保卫战。当英军向厦门攻击时,邓廷桢指挥还击。守备陈广福用箭射死一个英国侵略者,署参将陈胜元又用长矛刺死登陆的英军。双方鏖战三个时辰,英舰狼狈而逃,取得了厦门保卫战的胜利,大长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志气。当英国侵略军攻占浙江定海,邓延桢亲率福建水师前往援救。队伍开到清风岭时,清延以闽防要紧,阻止其赴浙支援。英军乘机大举北犯。由于投降势力的破坏,中国在鸦片战争中遭到惨痛的失败。林则徐和邓廷桢于道光二十年九月初八日(1840年10月3日)被腐败的清政府撤职罢官,随后发配新疆伊犁戍边。65岁高龄的邓延桢以满头白发和一腔悲愤踏上西去新疆的漫漫长途。在伊犁成边期间,邓廷桢虽身心受辱,但始终表现了以国事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宠辱皆忘不计个人得失的旷达胸怀。他在写给一同戍边的林则徐的一首诗中表现出不以过去禁烟抗英一事为谬的坚定态度和仍然对东南沿海严峻的局势为念的高尚情怀,也抒发了对南京故乡的思念之情:“浮生宠辱公能忘,世味咸酸公亦谙。闻道江乡烽燧光二十三年九月,清政府为应付舆论,下旨释放邓廷远,心随孔雀向东南。”关。林则徐以极大的喜与激动写诗为他送行:“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共同的爱国情怀,共同的禁烟抗英,白发成边的坎坷遭遇,把两位爱国志士紧紧地连在起了。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当林则徐终于被召还起用时,邓廷桢以极为兴奋的心情写诗祝贺:“宣室忽闻新涣评,霸直起故将军。”多么热切地希望能在一起为国尽力。然而邓廷因饱经忧患于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1846年4月15日)在西安与世长辞,终年70岁。家人将其遗体运回,代名臣归葬在南京东郊麒麟门外灵山。人们称其墓葬地为邓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