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信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是自甘堕落还是另有苦衷?

2020年07月29日05:57:37

石守信贪婪成性,克扣民工工资,是自甘堕落还是另有苦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在论功行赏的时候,赵匡胤把石守信列在开国功臣第一位,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兼任归德军节度使。不久,石守信又率军平定后周节度使李筠、李重进的叛乱,以功加同平章事,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成为典领中央禁军的主要将领,备受宠信,以30多岁的年纪即将达到人生的顶峰。

其实说起来,石守信能进步这么快,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据《宋史》记载,石守信和赵匡胤在后周时便关系密切,磕头拜了把子,同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他的个人能力也很强,是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建节的,而且长期与赵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后周末成为赵匡胤的副手,关系最为密切。陈桥兵变中,作为赵匡胤的密友、亲信和结义兄弟,石守信在京城里当内应,确保兵变部队顺利进城,在整个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居功至伟。

新王朝建立了,自己的结义兄弟当了皇帝,自己以后更要尽心尽力,为兄弟带好兵打好仗,保卫疆土,一统天下了!就在石守信意气风发,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也有功高震主的一天,结义兄弟也会对他心生忌惮。的确,当了皇帝的赵匡胤,心态跟以前不一样了。他害怕有朝一日,这位能力超群的结义兄弟也会被人黄袍加身,取代自己。可是如果杀了他们,又于心不忍。怎么办?赵普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于是,公元961年七月的一天,赵匡胤宴请各位将领,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赵匡胤席间的一席话,让石守信胆战心惊。他知道,虽然自己对皇帝仍然忠心耿耿,可两人称兄道弟、肝胆相照的日子,怕是再也不会有了!既然这样,不如乖乖地听话,不问政事,远离朝堂,说不定还能继续过安稳日子。尽管心里不是滋味,第二天他还是明智地第一个递上辞职信,主动请求解除兵权,回家养老。赵匡胤也顺水推舟,大方慷慨地赏赐了良田、美女,让他专职担任天平军节度使。那年他才三十四岁。

拥有了巨额财富的石守信,从此开始享受人生。但他毕竟闲不住,整天吃吃喝喝的日子实在难熬。正在这时,他老朋友梁彦温的儿子梁周翰前来拜访,石守信一见这个年轻人文采极佳,是个大才子,心里非常喜欢。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在一次酒宴中对石守信谈到自己想让梁周翰当秘书的想法。石守信很为小梁感到高兴,就忘了组织原则,回家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梁周翰。谁知道这个梁周翰也是个晕货,竟然给赵匡胤写了一封感谢信。收到感谢信的赵匡胤龙颜大怒:好啊石守信!我们在酒桌上的闲聊,你竟然私自传出去了!这不是插手政治、干预朝廷人事任免吗?他不好对石守信发作,就把火发到了梁周翰身上,不仅当即取消组织任命,还把梁周翰赶到外地做官去了。

石守信听说了这件事,吓出一身冷汗。他本想为老朋友做个顺水人情,可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皇帝明里是贬谪梁周翰,暗里不就是敲打他石守信吗?原先他还以为,只要不插手朝政,皇帝就不会找自己的麻烦。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功高震主的猜忌没那么容易消除,自己太天真了!

从那以后,他算是真正明白了如何享福过日子。他待在天平军节度使的位置上,连续十七年没有离岗,整天就琢磨两件事,一是念佛,二是敛财。《宋史》记载,石守信“累任节度使,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各州直属中央,节度使成为虚职,石守信被调到洛阳担任西京留守。他在洛阳大建崇德寺,招募民工干活,工期催得特别紧,但他却克扣民工工资,民工到处骂他是个大吝啬鬼。他的半世英名就这样被自己毁了。对于这种结果,石守信反而坦然接受了。

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光义御驾亲征,想收回燕云十六州。他重新起用石守信,命他为前军都督。后来,宋军惨败,石守信成了“替罪羊”。赵光义将他贬职,但不久又封他为卫国公,以示安抚。不管是贬职还是安抚,石守信都一一接受,没有任何怨言。太平兴国九年(984)六月,五十七岁的石守信去世,朝廷追封他为威武郡王,谥号武烈。他以自毁英名的方式,留下了万贯家产和两个能干的儿子,这个结局算是相当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