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说过:“嫡子死,立嫡孙”,最后却没有把皇位传给嫡孙?

2020年07月31日18:47:36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古代皇位传承遵循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皇帝和皇后生的儿子为嫡子,那么皇帝和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就是嫡长子,这是嫡出。皇帝和其他嫔妃生的都只能算是庶出的儿子,是没有皇位继承权的。同理,嫡孙就是太子和太子妃的第一个儿子。那么,李世民既然说过:“嫡子死,立嫡孙,”那为何没有把皇位传给嫡孙呢?这件事,我们可以同时参考朱元璋的事例来得出答案。

朱元璋就是遵循“嫡子死,立嫡孙,”这句话的典型例子。朱元璋的嫡长子是朱标,朱标从小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悉心培养,在朱元璋登基以后,也立马把朱标册封为皇太子,正式确定了朱标接班人的地位,并让朱标参与朝政,得到锻炼,但可惜朱标早死。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直接把朱标的嫡长子朱允文册封为皇太孙,随后继承皇位,跳过了自己所有的儿子。

那为何李世民和朱元璋的选择会如此不同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朱标和李承乾的情况不同

朱标从小得到朱元璋的重视和培养。朱标在世时,满朝文武包括他的兄弟们都心知肚明朱标肯定是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更为重要的是,朱标性格仁厚、能力杰出、心胸宽广,在大臣和兄弟们之间威信相当高,由他当下一任皇帝,大家心服口服,没有任何人有异议。就算他死了,由他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大家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更何况还有朱元璋这样一位强势帝王站在朱允炆的身后。

但李承乾的太子地位却绝对没有朱标那么稳固。首先,李承乾是个瘸子,试问天下有一朝君王是个瘸子?这太不像话。虽然李世民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但这件事无疑影响了他自己的信心,也影响了满朝文武对于下一任君主是谁的判断。第二,李世民态度不明,虽然李承乾是太子,但是李泰却备受恩宠,受宠的程度还在李承乾之上。这无疑又是一个政治信号,李世民态度不明,李承乾会内心不安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废,李泰会生出夺嫡之心,满朝文武也会蠢蠢欲动、各自站队。

二、朱标是病重而亡,李承乾则是自己作死

史书记载: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在巡视陕西回来后染上了风寒,病重而亡。自己苦心培养几十年的太子居然死在了自己的前头,这对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对朱标的这份爱和期待反而会因此转移到朱标儿子朱允炆的身上。因为这时传给哪个皇子都不恰当,第一是不合规矩,第二是众位皇子都有同样的资格,传给谁都会引起祸乱,甚至给后世子孙留下不好的榜样。

李承乾没有死,但他的事情比朱标更严重。在李泰的步步紧逼之下,李承乾准备走他父亲的老路:杀死兄弟,然后逼父皇退位。但就在他紧锣密鼓安排兵变的时候,李世民的第五个儿子李佑在齐州率先发动了兵变。尽管这场兵变很快就被镇压了,但是风波却殃及到了长安,长安城里掀起了一股搜拿李佑同党的风潮。抓来抓去,李承乾谋划兵变的事情也泄露了,李承乾被废,贞观十八年死于黔州。

三、外戚势力的影响

马皇后和长孙皇后虽然都号称一代贤后,但她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她们都曾劝自己的夫君抑制外戚,但马皇后成功了,长孙皇后没有成功。马皇后是独女,而且从小父母双亡,没有什么至亲之人。开国后,朱元璋曾想封赏马皇后的家人,但曾被马皇后劝阻。纵观大明两百多年,外戚干政的现象也比较少见。

但唐朝则不然,唐朝的外戚干政的事例还是相当多的。更何况长孙皇后的亲哥哥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心腹谋臣,被李世民赞许为夺取天下的第一功臣。这样一位功勋赫赫的人物,长孙皇后就是想抑制他,恐怕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李世民只能从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中选择接班人。而这三个儿子中李承乾因为谋反被废,李泰因为夺嫡失败尽失人心,留给李世民的也就只有李治了。至于立嫡孙更是无从谈起,单单李承乾谋反这一条就不可能立他的儿子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