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为什么要提拔岳飞?他们是什么关系?

2020年07月21日20:23:55

两宋交际超感人的老将军,近70岁依旧策马抗金,岳飞就是被他提拔。下面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在那一年的金秋时节,赵宋一朝却收获了无尽的屈辱与泪水。在那年的秋末冬初,宋人苦心经营百余年的开封府城遭金军攻破。在悲怆的泪水与大火中,一众赵氏宗亲、大臣同徽钦二帝一起,在第二年的开春时节被金人带走北上。昔日喧闹繁华的开封府,就此告别了往日的景象,只留一座充满回忆的空城。

当人心惶惶、即将城破之时,宋人唯剩康王赵构可堪旗帜之名。可那时的他,正北上议和,希望能赶在最后的时刻委曲求全。但他未曾料到,在此风云变幻之际,居然还有大臣向他力谏举兵抗敌。

彼时,那位在赵构面前声泪俱下、力争北伐的人,颇令后来的高宗感到惊讶。他不是岳飞、吴玠那样年轻力壮、满腔热血的青年将领,而是一位满鬓银霜的花甲老人。他知道此时开封城破已是时间问题,赵构再往北去,无异于将宋氏皇族推入不复深渊。

而这位已然耄耋,但依旧志在光复中原的北宋旧臣,就是著名的主战派人物——宗泽。

宗泽的一生,可谓是另类的传奇。他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但从小苦读诗书,也曾出任地方小官。虽然在官场没有青云直上,但也成为了造福一方的父母官。出身贫苦的他,更看不过官场腐败、朝廷懦弱,是个嫉恶如仇的人。他不仅时常针砭时弊,还自习兵书武艺、力图保家卫国。正因为有主战的倾向,他也遭到朝廷大员的排挤,一直未得重用。

时间就这般默默地流淌,来到了靖康元年。这年,宗泽已经六十七岁了,但他终于迎来了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宋钦宗命令将他调往宋金前线的磁州去任知府。当时的官员,个个听说自己要被调往前线,纷纷推辞。只有宗泽默默无言,跨上瘦马,带着十几名老弱士卒,头也不回的就往前线奔去。

用宗泽自己的话来说:"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就这样,即便朝中无人能给他提供支持,宗泽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为国效命。

当然,要报效国家,光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宗泽所要前往的磁州,在经历金军多次洗劫之后,早已十室九空。北宋政府把这样的烂摊子交给宗泽,无异于告诉其他主战派:朝廷不需要你们。但宗泽到任之后,还是发挥出自己多年任地方官所练就的能力:迅速修筑城防、招募义勇、准备军械。因为宗泽知道,自己身处前线,敌人随时可能杀来。

不出所料,宗泽到任后不久,金军的铁蹄便踏到了磁州城下。这支金军人数虽然只有数千,但是从北方的真定一路杀来,仿佛势不可挡。面对金军铁骑,宗泽并没有害怕。这位老人亲自披上铠甲,到城头督战。宋军在他的指挥下,用神臂弩铺天盖地的箭雨击退了金军的骑兵。随后,他们又打开城门追杀逃跑的金军,斩首数百。这场胜利规模虽小,但让宋军抵抗金国骑兵的信心大有提升。

宗泽一战成名,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北宋的注意。从1126年到1127年,他带领兵马四处征战,接连取得了十三次大捷,但宋军其他将领不肯听从宗泽的建议,导致开封被金军包围。一番苦战下来,宋军失利,徽钦二帝也被金人俘虏。听到这个消息的宗泽又急又气,带着自己的队伍不用分说往北边跑,想要赶在金人前面把两位皇帝截住救回。可等他到了金军前头,发现那些勤王的宋军都不知哪里去了。宗泽倾尽全力,仍未能救出皇帝,抱憾回到了开封。

二、厚积薄发,意在中原

金军渐渐退去后,康王赵构于1127年在应天府登基为帝。赵构此前曾出使金国议和,在金人面前毫不露怯,似乎颇有胆识,宗泽由此希望这个新皇帝能带领南宋复兴雪耻。而他主战的意见也被赵构采纳,于是被派去驻守旧都城——开封。

为了光复河山汉地,宗泽日夜想着如何北伐。他派人与那些仍在河东、河北抗金的义军联系,将他们都收入麾下。又囤积军备粮草、修筑城寨,北伐已势在必行。

在积淀后勤保障的同时,宗泽还极力培养人才。当岳飞违反军法从王彦的队伍中离开时,是宗泽出面保住了他。在宗泽的提拔之下,岳飞等一干抗金名将也逐渐登上舞台。

但这时候,赵构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金国的使者以出访为名来刺探军情被宗泽抓了,宗泽便上书要求将他处死。但赵构不仅不同意,还要求宗泽好好安置和招待这个细作。宗泽上书皇帝说:"陛下为人言所惑,诏令安置这个人,给予厚待,愚臣不敢奉诏,以示国家颓弱"。这一举动使皇帝和朝廷里的主和派都对他反感,北伐之事自然也就一再耽搁。

与赵构的日渐懦弱相反,宗泽在开封屡屡抗击金军,取得许多胜利。金兀术、粘罕等金军大将先后试图进攻开封,但宗泽都巧妙地击退了他们。这当中,就不得不提建炎元年冬的时候了。那年冬季,靖康往事尤未远去,而金军铁骑再次兵临开封城下。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宗泽从容应对,开封城内一片祥和。以至于在正月期间,城内的居民一如往时那般张灯结彩。

三、鞠躬尽瘁,抱憾而终

宗泽的奋战并没有使赵构意识到抗金的重要性,他还打算将国都彻底迁到南京应天府,将北方拱手送给金人。愤懑的宗泽上书劝谏,换来的是赵构对北伐计划的阻挠。接二连三的碰壁使宗泽对宋廷彻底失望。急火攻心之下,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背疽复发、一病不起。

过去的老部下和将领们都来看望宗泽,病痛中,他扔把北伐的事情挂在嘴边,丝毫不谈家事。多年来跟着宗泽上刀山下火海的将军,都在病榻前哭成泪人。弥留之际,宗泽咬牙抬起自己枯槁的手,无力地在空中挥舞着。他用自己仅剩的一口气,发出喑哑却又掷地有声的呼号:"过河!过河!过河!"

说罢,他再也支撑不住年迈的身躯,苍老的双眼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永远合上了。

宗泽死后,举国震动、万民垂泪,军队甚至不顾军纪,冲入宗府去祭拜他们的上司。岳飞更是亲自扶棺,护送这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前辈最后一程。这位长者的安息之处,就在镇江的京岘山上。墓林的牌坊上刻着铿锵有力的一句诗:"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

受命于危难之际,扶大厦于将倾之时。宗泽将军在他宜享天年的时候,向后人展现了何为担当、何为坚强。当宗泽离世的时候,他留下的是一项未竟的事业。但是,他义无反顾为国家、为百姓挺身而出的精神,却鼓舞着后世百代的炎黄子孙。这一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也必将引领我们中华儿女走向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