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尧数次犯法,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2020年07月19日09:02:57

大家好,这里是情缘阅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名臣李侍尧数次犯法,乾隆为何不忍杀他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李侍尧出身名门,其先祖是清朝开国功臣李永芳,李侍尧凭借父祖功勋,以荫生身份步入官场,初入仕途便受到乾隆帝赏识,先后担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广州将军等,积累了丰富的处理军政事务经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以后署理两广总督,整饬当地吏治,整顿铸钱及经济,均得到乾隆的支持,工作很见成效,在朝野颇有声望。乾隆二十三年即改为实授。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授湖广总督,改革湖广地区盐政,乾隆很是满意,清廷决定对其加封太子太保。

可以见得,李侍尧入仕前十年,由于其年轻气盛心怀正义,在中央和地方任上都颇有作为,破除了不少弊政,可谓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可是古代社会风气恶浊的官场,为官一久,也难免会被侵蚀变质。李侍尧为官生涯的第一个挫折发生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这一年李侍尧调任为两广总督。其属下的右江镇总兵李星垣贪腐罪行被发现,清廷严命李侍尧按律将其羁押,拟罪处刑。李侍尧长期在两广做封疆大吏,经年累月就在地方上飞扬跋扈,有了自己的“小集团”,这个获罪的李总兵,当初也是李侍尧保举方得以为任一方,自然属于李侍尧的“自己人”,于是在对待李星垣的问题上含含糊糊从轻处理了。乾隆帝得知李侍尧对罪臣处罚过轻,于是责备李侍尧袒护他,将其降职以示惩戒。但李侍尧毕竟是皇上宠臣,不久清廷将其召回京城署理工部尚书。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又调署刑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再回到两广总督任上,袭二等昭信伯。

上面这一次官场挫折并没有给李侍尧带来多大的打击,但是接下来这次事件就令李侍尧差点丢了性命。李侍尧在地方上任职已久,为人阴刻嚣张,在地方进贡问题上也有不少贪墨行径,手下僚属对他也是敢怒不敢言,后来的大权臣和珅与李侍尧不和,于是利用云南粮储道海宁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上诉李侍尧贪纵营私的罪状。乾隆大为震惊,特命尚书和珅、侍郎喀宁阿按律治理。李侍尧过往的不少劣迹败露,清廷下诏将其夺官,逮捕回京。和珅等上奏拟斩监候,夺取爵位并授给其弟李奉尧。又下大学士九卿商议李侍尧的罪状,改为斩立决。

乾隆帝一方面有惜才之心,李侍尧所犯并非叛国谋逆之类的死罪,不至于处死。乾隆曾臣下公开讲“李侍尧历任封疆,办事明干,在督抚中最为出色”,还夸李侍尧“最能办事”。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他的赏识。另一方面李侍尧是自己一手提拔,现在却身陷囹圄,也使得皇帝脸面难堪。乾隆最终决定庇护李侍尧,下旨要各部商议,改为斩监候。李侍尧这才捡回一条命来。次年李侍尧又回到官场,继续做乾隆皇帝的臣仆。之后有盐商检举李侍尧在两广任上贪赃,乾隆皇帝也只是派人将李侍尧抓起来拘押几天“意思意思”。晚年李侍尧参与平定了甘肃回乱和台湾林爽文起义,也算是将功补过,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