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杜子孚:死于白刃格斗的冀鲁边区政委

2020年07月06日15:36:38

杜子孚(1916—1942),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

原名杜兰友。出生于山东省宁津县后郑庄。9 岁读小学,1931 年,考入河北省南皮县立第二高小,学习刻苦认真。“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联络进步同学下乡,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4 年,考入天津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受到进步教师和革命书刊的影响,思想更加倾向革命,并开始从事中共领导的秘密活动。“一二九”运动爆发时, 作为天津学生运动委员会委员, 积极组织开展反对“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活动。1936 年初,返回家乡。后考入泊镇直隶(今河北)省立第九师范学校,继续从事秘密活动。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津南地区早期共产党员。后奉冀鲁边区工委的指示,组织成立南皮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任主任, 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他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群众,打击恶霸地主,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投入抗日斗争。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建立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创了南皮县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1938 年,日军大搞“绥靖”政策,抗日斗争日趋艰苦。他不仅自己不畏艰险,舍身为国,还动员父亲当掉家中的土地支援抗战,并让父母、兄嫂、妻子等亲属参加收藏文件、送信、传递情报和印刷文件等工作,为抗日竭尽全力。

1939 年至1941 年,杜子孚先后调任冀鲁边区一地委委员、民运部长、二地委副书记、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所到之处,他都埋头苦干,功不自居,在艰苦险恶的条件下,领导当地军民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在战争环境中,《共产党宣言》和《论持久战》是他最喜欢的两本书,一有空闲便取出研读,从中吸取养分,指导自己的工作。

1942 年夏,日军集结重兵对冀鲁边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为了粉碎日军企图消灭抗日根据地的狂妄野心,冀鲁边区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扫荡”作战。6 月18 日,杜子孚与一专署专员石景芳率领地委、专署机关干部和警卫连百余人,与敌周旋转移到东光县大单家村。次日拂晓,三千多日军对单家村实施“铁壁合围”。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杜子孚镇定自若,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奋力突围。他率部予敌以严重杀伤后,突出村子。尔后,当他率队顺着通往砸桥的一条通道向见津河方向猛冲时,又遭到日军伏兵的堵截。于是,石景芳率部分武装佯攻掩护,杜子孚则带大队向西北方向边打边撤,当撤到东光县四柳林地带时,部队子弹打光,且又陷入敌人团团包围中, 杜子孚当即率领战士们喊着冲向敌阵, 同日军展开了殊死的白刃格斗。拼杀中,杜子孚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6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