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抗战后期日本经济破产日军多数人饿肚子

2020年07月06日11:44:44

  日本《大东亚补给战》承认日本经济39年就开始破产了,41年日本国内实行的是人均日仅6两主食的贫缺配给。44年日本在河南只放了一丁点粮米,随后就是吃柳叶过活,大批日军在洛阳病倒。

  在湘桂作战时,饿极了的日军,甚至成片的拔地里还未成熟的稻子,连稻穗带稻杆,全部吃掉。粤汉铁路沿线,很多树上的叶子和树皮,都被饥饿的日军一扫而光,沿线没有几棵树还有叶子的。日军基层联队大量减员,很多士兵因为饥饿,连路都走不动了。

  看日本和平学研会的资料,200多日本老兵回忆,在43年前很早日军就很艰苦了,吃抢来的麦粒,掘野菜吃的很普遍,作战时期,后勤常常跟不上,地里的青麦、青禾、青豆,和青蛙、蛇,是他们最好的食物。

  有人会说,日军不会抢吗?是的,当然会抢。可是老百姓也穷啊。而且,没粮食吃的老百姓纷纷加入抗日队伍。越是抢粮,抗日队伍就越壮大!

  日本在我国的粮食补给线,主要是长江航运和陇海铁路线,一号作战的时候就是一路沿着陇海线推进,所以一战区崩溃的格外快;南方长衡会战的时候日军补给就很吃力,等过了衡阳就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

  随着战争的深入持久,日军的后勤运输越来越匮乏。尽管又是“摊派”、又是抢劫,却仍然无法挽回驻华日军经济上的颓势。日伪统治区粮食奇缺,连汉奸报纸《新民报》也不得不承认:北京“米粮价格之增涨与日俱进,市民莫不叫苦,”天津“以面粉杂粮等华人主要食粮价格日见昂腾,实予日常生活上一大威胁,而渐化为重大社会问题。

  “百团大战”后,伪币进一步贬值,物价如脱缰之马。日伪统治区的经济已是面临崩溃。驻华日军则供给难以维持,十分狼狈。从《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18日的一篇报道中,可以看出当时驻华北一些地区的日军已穷困到什么程度:据调查,盂城、上社、下社、椿树底、河口、耿镇的敌人直到本月十六号还未穿上棉衣,在五台山上冰雪凛冽中,穿了棉衣的我们,还感觉着冷,而素不习冷的敌人穿着单衣在雪花与朔风中,其狼狈的情形是可想见了

  下社敌人曾经为了抢一个老太婆的窝窝头和大豆而打起架来,而菜蔬则以抢来的老百姓的南瓜和山药充之。老兵4人一小碟,新兵6人一小碟,每人吃不到三口便光了,至于肉,除了抢老百姓的羊牛鸡外,一个月不见荤是常事,鞋子破了便抢着和做工的民夫换,以致吓得民夫们再不敢穿好鞋了,烟卷早就不吸了,只有抢民夫们的旱烟过过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敌占区引发抢购潮,物价直线上升。这对原本脆弱的敌占区经济,无疑是火上浇油。而日本国内,则要求驻华日军不仅要做到经费自给,“以战养战”,还要更多地掠夺中国的物产、人力、变占领区为“大东亚圣战”的供给基地。

  如此恶性循环下,日军的垮台乃是注定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