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为什么第一次远征就被俘虏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古代,有许多皇帝进行过多次御驾亲征。御驾亲征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提高自己在王朝中的威望,即通过战功在国家内部树立良好的形象;第二是鼓舞士气,皇帝亲自征召军队,被征召的士兵的士气都很高昂,通常都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当然,御驾亲征也有风险。例如,明朝的朱祁镇皇帝在战斗中被敌人俘虏,成为明朝最丢脸的皇帝之一。不过,俘虏他的敌军将领也不是鲁莽之人,俘获皇帝后,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杀死他,而是在北京战役后,把皇帝放了回去。但是等朱祁镇回来后,才发现皇帝有了另一个人。虽然皇帝被敌军俘获,但是朝野之中却有很多大臣趁机上位。那么,为什么皇帝都被敌人抓住了,下面的大臣没有遭受惩罚反而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呢?
当时,敌人的领导人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的骑兵非常强大,蒙古的各个部落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在统一了蒙古各部之后继续扩张,目标直指明朝的边境。而这时,明朝的宫廷内一片混乱,大臣们都在争论是否进行战争以及谁去指挥战斗。朱祁镇最终决定御驾亲征,想像明太祖那样,但是朱祁镇不是明太祖那贤能的皇帝,他是一个相当愚蠢的人。
朱祁镇御驾亲征的决定受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皇帝亲征的风险很大,朱祁镇没有进行过指挥战争的训练,对战争毫无了解。而他自己年轻气盛,这场战争也是由一些阴谋引发的,有些人心怀恶意,唆使皇帝进行亲征,以达到自己别有用心的目的。
朱祁镇的对手以骑兵为主体,虽然只有10万人,但战斗力非常强大。绰罗斯·也先曾经用数千名士兵战胜了拥有数万名士兵的明朝名将石亨,石亨最后还是依靠假死才逃离战场。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就是绰罗斯·也先率领着的瓦剌军队。
朱祁镇因大臣们的反对非常生气,没有人支持他,宠臣王振站出来,从朱祁镇的立场指责大臣祸乱朝政,煽动了朱祁镇的情绪,最后,亲征成了无法改变的事。朱祁镇仅仅花了两天的时间就像开玩笑似的凑出了50万军队。而明太祖每次调兵打仗都要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准备工作,朱祁镇如同儿戏一般的准备工作为他之后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大军开拔之后,跟随他的大臣们都建议他返回明朝的土地,但是对于朱祁镇来说,如果他不战而退,不仅会显得大明在示弱,而且会损害他在臣子们眼中的形象,所以他坚持命令军队继续前进。在边境晃了几个来回,没有找到瓦剌的军马,才决定撤军回去。返回的途中,王振故意让军队路过家乡想要炫耀一番。
当大军到达距离土木堡几十千米的地方时,探子来报,侦察到军队追了上来,明朝的军队不得不加快行进的速度,朱祁镇还任命朱能留下指挥部分军队进行防御,结果朱能中了敌人的计谋,全军覆没。当朱祁镇率军到达了土木堡,绰罗斯·也先率领的大军追上了明军,明军乱做了一团,被也先的军队冲杀的七零八落,朱祁镇也成了俘虏。
而这发生的一切其实是一场巨大的阴谋,这场阴谋的幕后主使是谁呢?当然是利益集团。首先,当朱祁镇被围困时,镇守宣府的杨洪没有派出任何部队去营救,他可是清楚地知道,皇帝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以及他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除非他知道皇帝被抓获对他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利益。
此外,王振只是个太监。他为什么胆敢怂恿皇帝冒险?很明显他也得到利益集团的支持。武将们跟随皇帝出征,与皇帝共生死,所以留守京城的文官集团是非常的可疑。朱祁镇被捕后,这些文臣没有去组织营救,而是各自进阶了自己的官阶,收编了皇帝的军队,这表明这些人在开战时故意反对皇帝,实际上利用激将法促使皇帝亲征。
更可怕的是,在第一次击退敌人后,大家清楚地知道朱祁镇在敌人的营地中,但是明军仍然进行炮火轰击,称这是救援,他们是否是在试图用炮火炸死朱祁镇呢?这位年轻的皇帝没想到一次御驾亲征,他不仅失去了王位,被囚禁起来,还差点死在自己军队的炮火里,想想实在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