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朝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李继迁联姻奠定基础!

2020年08月01日04:39:36

  西夏王朝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李继迁联姻奠定基础!情缘阅读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继迁这个人,后世没有传下来他的画像,如果有,我想,他一定是个美男子!

  就是这个人创建了西夏这个国家。如果从淳化元年(990年)接受辽国的册封开始计算,到1227年被蒙古大军灭亡,这个西北地区的国家存在了237年,比辽国、金国和北宋的国祚都长。

  而李继迁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个国家,有着种种原因,其中一种就是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娶了很多大户人家的女子为妻,得到了这些大户的支持,形成一定规模后,又傍上了辽国,当时掌权的辽国萧太后选了一位公主嫁给他,形成和亲关系,从此他顺风顺水,终于建立了西夏王朝。

  要讲西夏首领李继迁的和亲,还得从他的民族说起。李继迁的民族称为“党项”,党项是古代羌族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古代,“羌”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古代中原居民对居住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很多民族和部落的统称。值得说明的是,所谓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的炎帝就是羌族。

  古代羌族是一个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划分的,如:白兰羌、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划分的,如:党项羌、吐谷浑羌等等。而且根据西夏国王自己的叙述,西夏王的祖先是鲜卑的一支——拓拔鲜卑创建的元魏(因为孝文帝搞汉化,把自己的姓该成了元,历史上也有人叫北魏为元魏)的后人。根据历史记载,北魏的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兴改革,改姓氏为元,推行汉化,遭到当时周围不少拓拔贵族的反对,于是很拓拔的贵族远徙代北(回老家),一部分拓拔人则西迁入居了关中一带,并跟当地的羌人逐渐生活在一起。

  因为人口数量较少的鲜卑拓拔人在中原地区经过与汉民族的接触,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与周边多数民族相比具备更加优越的政治统治艺术。因此羌族虽然人口多,也服从他们的统治,逐渐形成了鲜卑特征和羌族特征相结合的民族特征,族群也越来越大。

  唐朝末年,拓跋思恭成为党项族的首领,同时受封为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北)偏将,咸通末年据宥州(治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自称刺史。黄巢入长安,拓跋思恭被唐僖宗封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使。抵达王桥,被黄巢击败,之后与郑畋等四节度同盟,屯兵渭桥。中和二年(882年),皇帝下诏命他为京城西面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后进封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对剿灭黄巢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黄巢被平后,拓跋思恭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拜夏州节度使。李思恭死后,乾宁二年(895年),他的弟弟李思谏为定难节度使、思孝、思敬为保大节度。统辖夏、绥、银、宥、静五州。在他死后,他的李氏(拓跋)家族一直牢牢的控制着这五州,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北部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在古代叫河套地区。

  历史进入了五代时期。无论中原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朝廷如何更替,在西北的河套地区,拓跋思恭的家族都是这里的土皇帝,无论是哪个朝代建立了,他们都会去称臣,被授予的职位永远都是定难军节度使,还是这里的主人。即使宋朝建立后也是一样。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李继捧袭位。李继捧能力一般,是因为宋太宗的扶持才接任代理节度使的,并不能服众,本家一些叔伯还有兄弟,都对他的位置虎视耽耽。眼看危机临头,于是,他在982年,去向宋太宗提出归顺。把五州献给朝廷,要求在朝廷里做一个官职。

  宋太宗想想这一片土地己经在党项族人手里经营了近200余年,牧场广袤,牧养无数牛羊,出产名种战马,与汉地交界,胡汉两种生活方式并存,党项的农耕极为发达,与宋交界,尤为可贵的是,其南部更出产当时可以作为货币流通的上等青盐,且产量巨大,一年能出产近一万五千余斛。这是一片多么富饶神奇的土地啊,历数中原诸州,能不能再找出另一块物产如此齐全,地域如此广大的土地呢?很难!于是,宋太宗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当时任银州押番落使(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官)的李继迁得知夏州节度使、族兄李继捧去宋朝东京朝见太宗,献出了党项李氏世代居住的夏、绥、银、宥、静五州地。太宗还下诏让李氏家族统统到东京做人质时。此时,李继迁可不干了,他与弟弟李继冲和亲信张浦等商议说:“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洲,我们万不可离开故土。干脆杀掉宋朝派来的使节,占据绥、银二州,公开和宋朝的军队干!”谋士张浦根据当时尹宪以重兵屯守境上,而归附宋朝的李克文又兼知州事,党项各部态度犹豫不定的不利形势,认为仓促起事势难成功,主张暂时撤到漠北,建立新的根据地,然后联络党项各部酋长,再卷土重来。李继迁采纳了张浦的建议,假称乳母死,要出城安葬,偷偷把兵器装入丧车,骗开夏州城门,率队奔出城门,逃往可地斤泽,地斤泽位于如今的鄂尔多斯中部的草原地带,李氏家族在这里很有影响。于是,李继迁到各地方部落去争取支持和援助。

  984年(宋太宗雍熙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年九月),宋的夏州知州尹宪和都巡检曹光实为了彻底解决李继迁。夜袭地斤泽李继迁的大本营。李继迁没有任何防备,遭到惨败。李继迁的亲人只有弟弟与他一起逃脱,连老娘和老婆都被宋军俘虏,押回了夏州。

  在这种情况下,李继迁没有气馁,走访当地党项族的豪门大族、部落首领,特别是那些有女儿的人家,愿意以他世代贵族、李唐王朝的王者身份,当他们的女婿。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党项族当时的女子婚前是可以自己选婿的,而且要“试婚”,甚至需要有了孩子后才结婚。而结婚后,就只能从一而终了。党项族的女子比较开放,他们和李继迁见面后,几乎都同意和他结为夫妻。李继迁通过与这些“土豪”的联姻,他的声势壮大了起来。

  手中有了些实力,李继迁和他的弟弟李继冲向宋朝的地方官曹光实诈降成功,杀死曹光实,夺回银州和会州,让西夏形势彻底逆转,人马迅速聚集了到了六七万。可是,后来宋朝大将王侁在银州城北,大破李继迁,阵斩其5000余人,李继迁再次败北,逃入茫茫的戈壁荒原。

  (顺便说一句,这个王侁后来和著名的杨继业同为潘美的部下伐辽,因为不听从命令,冒进之后,又不顾杨继业的死活逃跑,造成了萧太后抓住了杨继业的局面。)

  李继迁在与宋朝军队数次的交战中败多胜少,这些严重制约着西夏的收复。在这种情况下,李继迁自然会考虑何去何从,或“请婚以结强援”之事。

  公元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辽圣宗统和四年),他对部众说:“我们起兵多年,但至今依然不能光复旧业,收复夏、绥、银、宥、静五州,宋国太强大了,单凭我们自己,兵力单薄,很难成功。现在北方辽国势力正强盛,而且现在宋国正在筹划再次北伐辽国,双方即将有大战爆发,我想去辽国寻求他们的援助,来实现光复的大业。”

  李继迁安排弟弟李继冲暂时率领部下到草原中休整,然后,亲自和张浦进入辽境寻求依附。

  这就造成了辽与西夏的第一次和亲。辽圣宗(实际上萧太后掌权)以义成公主出嫁给他。《辽史·西夏记》载:“(统和)七年,来贡,以记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八年正月,来谢。《西夏书事》卷4载:“继迁既受契丹官,兵势稍振,自以五百骑款契丹境,言:愿婚大国,永作藩辅。时契丹将耶律盼与宋战于泰州,不利。契丹主欲使继迁牵制宋兵,许以公主归之。

  当时的辽国,就在李继迁起兵反宋的982年,年仅33岁的辽景宗驾崩。继承皇位的是他年仅12岁的儿子辽圣宗,留下29岁的寡妇萧燕燕,萧燕燕成为辽国事实上的决策者,此女就是著名的萧太后。经过萧太后的努力,几年内,基本压服了对她统治不满的契丹贵族们。这时又要面对宋太宗的强大军事集团的进攻。李继迁在这个时候来投正是时候。如果李继迁能成功的在宋的西北方向对宋形成威胁,对于减轻辽国的军事压力,作用太大了。萧太后想到这些,亲自接见了李继迁、张浦二人。双方达成共识,李继迁向辽国效忠,顺利成为大辽的臣子,被封为定难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弟弟李继冲被任命为副使。现在他有了比宋更强大的辽的支持。已经陆续有部落宣布弃宋投辽(也就是投奔李继迁)。

  李继迁积极配合辽的军事行动,不断袭击宋朝西北边境。本来已经安静下来的西北再次血雨腥风。这一年,宋军对辽国的北伐以先胜后败而告终,李继迁在辽国上下得到了应有的信任。

  李继迁的和亲使西夏不但起到了“牵制宋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在各部族中的政治威望与号召力又有了很大提升,即《西夏书事》卷4中所说的“契丹妻(李继迁)以公主,羌部慑服”。

  和亲的第二年即统和八年(990年)十二月,辽又将李继迁封为夏国王(先生一直认为,西夏的历史应该从此时开始,而不是李元昊称帝开始。)

  与此同时,辽因与宋交战失利,士气低落,又“遣使促继迁进兵”,“令益困中国(北宋)”。另一方面,和亲不久,李继迁就开始不断地出击北宋。如统和八年(990年)九月,“李继迁献宋俘”;十月,“大败宋军”;十二月,“李继迁下宋麟、鄜等州”。李继迁的这些举措,从侧面反映了辽以和亲结交军事同盟以及以此扶植西夏使其牵制北宋的意图。同时,也是扶植了西夏,扩大了西夏的政治影响。或者说,当时的中国,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