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要杀孔融,女儿却说出8个字成千古名言

2020年07月21日22:26:04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孔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里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家境颇好。

父母经常买些水果回来分给家族的孩子们吃,却发现别的孩子总是先抢大个的吃,唯独四岁的孔融从不争抢,每次都是捡小的拿着吃。

大人们就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呀,按理就应该拿小的。”孔氏的宗族因而对他格外看重。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居住,当时有个特别出名的士子士李膺正在在洛阳任职,此人为人恃才自傲,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更不让进门。

孔融好奇心强,就想想看看李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就登门拜访,门人看他一个小孩就拦着不让进,他对门人说: “我是李君的亲戚,你们敢不让进吗?” 守门人无奈就通报了李膺。

李膺很好奇,心想我哪来的这么小的亲戚呀?于是就让请了进来问他说:“请问我并不认识你,我们怎么是亲戚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向你家祖先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小小的年纪竟能回答的这么得体和机智,不由得感觉十分惊奇,都觉得这个小孩非同一般,将来必成干才。

这时太中大夫陈韪也来到李膺府里,在场的宾客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他,陈韪听完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

”没想到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从上可以看出,孔融是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时值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

有心杀了孔融,又怕引起天下不满,就伪诏任命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慢慢集结安置官吏百姓四万多人。

设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就算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礼对待,当时被人尊称为“孔北海” ,经刘备向献帝表荐后兼领青州刺史。

既然孔文举有这样过人的才学在士子间的名气,最终却为何被曹操所杀呢?

孔融自负于才气秉性,好交天下朋友,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过于偏激,尤其是他对父母的看法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就像容器和里面装的东西一样,分开就没有什么关系:父与子有何恩情?不过是当时的情欲发作而已等之类大逆不道有悖礼教的话来。

他的这个论调招致大多数人不满,引起了曹操对他的嫌弃,并对左右说过:一个对父母不忠不孝不敬的人怎能配享如此荣誉呢?

这是孔融不孝大不敬的言论,导致最后曹操以不孝辱及父母的罪名把他杀了。

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进攻下邺城,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

"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目前的状况想一想,肯定就是这样了。"

孔融自以为自己身为孔子后人、名门正统自视清高,经常讽刺挖苦曹操,语言刻薄,说风凉话,多有当众侮慢曹操,让同僚和百姓都以为曹操怕孔融而不敢驳斥于他。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

曹操对这个名重天下、狂傲不羁不尊礼法的孔融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于是以广招门客肆意诽谤朝廷、轻慢同僚不尽礼数欲图不轨等罪名,于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时年五十六岁。

孔融被害时,曾祈求曹操保留他的一双儿女,因年幼寄养在别人家中得以保全。

那日二人正在院中下棋,有人来通报父亲被捕的消息,但见二人不为之动。旁边的就问道:“你们的父亲被逮捕了,为什么你们还坐着不为所动?”

谁知七岁的女孩答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哪里有鸟巢毁坏了蛋却不破的呢)?有人对曹操说了,曹操暗暗震惊,于是就决定斩草除根。

女孩见到前来捉拿兵将,就对哥哥说:“如果死了地下有知,能见到父母一家团聚,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于是引颈就刑,颜色不变,看到的人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

可叹!可惜!可悲!一个四岁就名满天下成为孩童学习的楷模,一个名操一时孔子的传人,竟就这样是死在了的自己口舌之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