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曹操是一个奸雄 历史上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

2020年07月29日22:01:24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历史上真正的曹操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东汉灵帝时,冀州刺史王芬积极联络地方豪强,想要图谋废除灵帝,拥立合肥侯为新帝。当时,辞官在家的曹操是王芬极力拉拢的对象,王芬几次登门拜访,对他说:我看当今皇上气数已尽,天意不再眷顾他了,若能废旧立新,我们可是立下奇功,必有大福啊。

王芬详细地谈论他的计划,曹操听了一言不发。王芬再三追问曹操的想法,曹操只好表白心迹,他对王芬说:你们只想立下不世之功加官晋爵,却全没有拯救天下百姓的打算,这不会赢得百姓的拥护,实难成功啊。我看时机尚未成熟,你们绝不可轻动。

王芬不以为然,曹操于是坚决拒绝参与,他还劝王芬道:贸然起兵,不仅增加百姓负担,而且会使众多无幕百姓死难,你们当为百姓着想,填重行事。

王芬不听劝阻,结果造成了兵祸,连累了百姓,很快就失败了。

董卓当政时,他见曹操勇猛多谋,便想拉他人伙。董卓一次对曹操说:你天生英武,自要建立一番功业,现在天意在我,你跟着我定有作为,我们可以联手做事,如何?

曹操十分冷淡地说:大人杀人太多,行事太苛,这与上天仁爱皆不相合。大人应当广行仁爱,予民生息,这样才能成事。

董卓狞笑道:乱世当用重典,你说的仁慈已是无用之物,你太天真了。

董卓上表举荐曹操做骁骑校尉,曹操知道后却准备逃亡。一位同僚劝他说:董卓执掌朝政,兵强马壮,看来天意已在董卓身上。你若能跟随他,将来一定前程远大,你要珍惜啊。

曹操把鼻子一哼,不屑道:董卓以杀人为能,以私欲为先,他是早晚必亡的。从来是人主沉浮,我怎会迷信天意而为虎作伥呢?我若不远走,他日定会背上恶名,做其陪葬了。

曹操于是改名换姓,抄小路逃出了京城,流亡在外。后来,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各路义军不肯进兵。曹操斥责他们说:董卓欺天害国,看似强大,其实不堪一击。我们是正义之师,代表天下百姓诛除逆贼,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董卓失败后,群雄争霸,天下陷人大规模的混战。曹操实力不强,但他却充满信心,他对部将说:强者如果失去民心,一样会分崩离析,弱者如果取得民心,定会后来居上,打败强者。我军不可频扰百姓,当为百姓多做好事,这样,我们就不会失败了。

建安七年春,曹操驻军训县,他下命令说:我发起义兵,为天下百姓铲除暴乱,现在故乡破乱不堪,民多死难,这都是战乱所政啊。我军要爱护百姓,不许抢掠百姓财物,违令者立斩不饶!

曹操亲自出面安抚百姓,给予百姓衣食。有人进言说:我军粮饷奇缺,尚难以接济,大人这样做只会使我军陷人更大的困境,又何异于自残呢?

曹操驳斥道:见死不救,我军就等同于禽兽,这样的军队如何让百姓支持?粮饷可以设法解决,而百姓却难死而复生,事情有轻重级急,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曹操又派人寻访死难将士的后代,分给他们田地,配给他们耕牛,还建立了祠庙,祭祀死难的将士。人们争相夸赞曹操的军队是仁义之师,有不少人前来投奔曹操,加人了他的队伍。

建安八年秋,曹操又下令说:战乱使百姓受害,我日夜不安。百姓死难,仁义礼让也荒废了,我更加痛心。从来是仁义之主掌管天下,绝不能单凭武力令百姓惧怕。各地都要修治学术,一县满五百户的要设置学馆,选拔本地优秀子弟人学馆接受教育。这样,道德学说才不至于废弃,对天下百姓才有大的助益。

建安十二年春,曹操封赏功臣,他对部将说:我起兵以来,节节胜利,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全仗各位的共同努力。现在天下虽然没有完全平定,但要彻底平定天下,还要靠各位的不懈努力。我不敢自己独享功劳。

曹操大封功臣,二十多人成为列侯,其余有功之人也都各自按次序受封。一时,军中将士皆大欢喜,军威大振。曹操平定冀州时,有人建议将反抗者一律杀死,说:对敌不狠,敌人便不会畏惧,甚至存有侥幸之心。如此,我军日后打仗就要多加死伤了。

曹操不同意这种见解,他说:与袁氏共同做过坏事的,未必都是坏人,他们有的是被胁迫的,应该给他们改恶从善的机会。 杀人太多只能激起更大的反抗,而仁爱却能感化世人,增加他们的归顺之心。善与恶全由人来做主,一念之间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后果,一定要慎重啊!

曹操如此行事,声名远扬,最后统一了中国的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