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邱东平:战斗在茅山下的鲁艺教导主任

2020年07月06日12:01:50

  抗战英烈邱东平(1910-1941),原名潭月,字席珍。广东海丰人。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邱东平烈士简介

  邱东平烈士是广东海丰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从事革命文艺创作活动。1936年7月和鲁迅等共同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坚决要求抗日救国。1938年1月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的秘书、新四军第1支队政治部敌军工作科科长。随新四军先遣支队进入苏南后,写出反映韦岗战斗的报告文学《截击》。参加苏南对日作战多次后,写出了《把三八式枪夺过来》、《溧武路上的故事》等一大批战地通讯。

  皖南事变后,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苏北文化协会第1届理事。战时状态下,在积极参与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同时,写出长篇小说《茅山下》。1941年7月,日、伪军1.7万余人,对苏北抗日根据地盐(城)阜(宁)地区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鲁艺分院师生分散转移。他与孟波、许晴率2大队200多人行动。7月24日凌晨,由陶家舍转移至北秦庄时,遭日、伪军围袭,他率领师生突围,在冲过被敌军火力封锁的一座小桥时中弹牺牲。

  邱东平烈士平生经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中宣传抗日救国,鼓动中下层官兵奋起抗日。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随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日前线做部队政治工作及民运工作。

  1934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1936年初,与宣侠父等组织"民族解放革命同盟"。7月,和鲁迅等63人共同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叶挺转战江南。

  1938年5月,任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工作科科长,兼任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的秘书。同年7月,任中共苏南工委委员。

  1939年2月,参加延陵、丹阳战斗和珥陵河川伏击战。

  1941年初,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撰写长篇小说《茅山下》前五章,描述新四军同日军激战的壮烈场面及茅山人民战斗生活的情景。同年夏,1万余名日伪军进行大"扫荡"。7月23日傍晚,率200余名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师生向盐城西南转移。24日晨,遭日伪军袭击。带领几名战斗人员固守一座小桥,掩护师生员工撤退。于战斗中牺牲。时年30岁。

  邱东平其早期的小说多以在海丰和十九路军的经验为素材,或以略带表现主义的笔法刻画根据地的新生活新人物,或揭示中国军队的严厉而腐朽的生活,为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1938年—1939年是他创作最活跃、最有成就的时期。代表作有小说集《沉郁的梅冷城》、《将军的故事》、《茅山下》等。 本书收录了他的代表作品。

  1943年10月,陈毅在《革命烈士纪念文集》序言中,对其牺牲十分惋惜,谓:"年事青青,前途讵可限量,而一朝殉国殒身,人才之损失,何能弥补。言念及此,伤痛曷极!"

  《截击》、《宣扬"皇道"者行列》、《把三八式枪夺过来》等通讯报导,宣传新四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