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大家带来吴三桂:性格决定命运!反反复复难成气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末清初,崇祯皇帝面临李自成兵临城下的压力时,此时明末将领吴三桂便成了明朝最后一张王牌。但吴三桂东宁铁骑既没救了崇祯,也没有投降李自成,反而投降了清朝。吴三桂这一变化,注定了他失败的人生。因为性格决定命运,以吴三桂情绪化性格,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忠心不足
吴三桂作为明将降清,性质就变了,他成了大明遗老遗臣心中“汉奸”,但他却是清朝功臣,此时清朝已建,那么吴三桂可以称得上入关后的开国功臣。他被清朝封为平西王,而后为清朝统一全国贡献力量。
在西南地区的统一战争中,没有吴三桂,清朝便很难夺西南。特别是吴三桂还杀了永历帝,进一步向清朝表示忠心。
如果吴三桂一如既往忠心向清,他应该在清朝历史上留一个好名声。但还是文章开头说的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吴三桂这个人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当1673年,年轻的康熙皇帝决定撤藩时,吴三桂心就动了,他怎会甘心让清朝把自己的军权削掉呢?于是他决定造反,酿成了清朝初年的“三藩之乱”。其结局当然是吴三桂兵败。
忠明太晚
吴三桂起兵造反时,当时他的兵力加上耿精忠、尚可喜的兵力,其兵力可以超过清军两倍,但耿精忠、尚可喜并不与吴三桂一条心。这就是后人不理解,为什么吴三桂兵力之多,还失败了呢?即使吴三桂起兵后,他手下那些兵也并非全部听从他的指令,因此虽然兵力多,但吴三桂真正掌握的兵力并不多。
刚才说了,吴三桂弃明投清又反清,说明他的忠心不足,太过于恋权。另外,吴三桂起兵造反的时机选错了,他居然在杀掉永历帝之后才反清。要知道永历帝是吴三桂的“老东家”,吴三桂俘获永历帝时,本可以借着永历帝之明,反清复明,但他却为了向清朝表示自己在西南没有谋逆之心,居然杀了自己的前主子。要说吴三桂之前弃明投清,因为陈圆圆之事,明朝遗民还能原谅。但这一次吴三桂杀了永历帝,实际伤了天下明朝遗民的心。
因此,吴三桂起兵造反时,那些明朝遗民不可能响应他,更不要说帮他。
吴三桂虽然做做样子,以祭典永历帝向世人表明自己反清复明的决心,但已经收不到任何效果了。因为吴三桂“忠明太晚”,杀了永历帝就是一个重大错误。1644年至1673年,这近三十年时间里,吴三桂有大把好机会,但他都没利用。
野心不够
吴三桂此人性格就是犹疑不定,这就让他失去了很多机会。造反这碗饭不好吃,失败注定是身败名裂,家族尽灭,这一点吴三桂应该明白。要知道吴三桂起兵造反时,已经是61岁了。以花甲之年起兵,在一个人的人生来看,已经很晚了。
那么吴三桂六十岁之前干什么呢?一直在犹疑不定的心态中度过。历史上凡是想当皇帝的,必然要破釜沉舟,拿出必死的决心。吴三桂起兵时,打着反清复明时,但时刻在看风向,认为风向不对就妥协投降。他无论对明朝,还是对清朝,都没有忠心不二,从上行下效来看,更不要指望他的手下能忠心于他。
最要命是最后时刻,吴三桂竟然过了把皇帝瘾,这使他更没有造反的“正义性”了。既然反清复明,为何还要当皇帝?看来在吴三桂心里“帝王梦”太重了,即使后来没有取胜的希望,也要在衡阳登基。
另外,吴三桂在战略上根本没有野心,他打到长江边,居然不北伐了。想割据西南自立。清朝怎么会与他分江而治?况且西南是明朝“沐家军”的大本营,吴三桂岂能立足。去四川或者取江南或许对吴三桂有利。但吴三桂把精力都浪费在没有战略意义的城池争夺了。
要说吴三桂没想到,显然不是。主要吴三桂没有以抱死的决心与清朝对着干。
墓地保存
吴三桂造反后,其子吴应熊及另一个孙子吴世琳被清朝处死。吴世璠辗转继位,又艰苦奋战三年后城破被杀。此后吴三桂后人不知去向。清朝康熙皇帝向各地传看吴三桂的骸骨,证明他已经找到吴三桂的墓地了。其实那只是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并没有找到吴三桂埋在那里。
但吴三桂兵败及其孙被杀后,清朝当然不会放过吴家后人,令人奇怪的是,吴三桂后人如人间蒸发。
近几年,考古工作者在贵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墓地,并进而发现了吴三桂的墓地。经过考古工作者考证,此处确为吴三桂及陈圆圆墓地。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在清朝如此严密的搜索下,吴三桂墓及后人居然能保留下来。有何奥秘之处呢?
1.隐姓埋名。
据考古发现,吴三桂死前,就已经派人提前安排好了后事。吴三桂还有一个儿子吴应麒后来与陈圆圆一并消失了。原来他们护送吴三桂墓到了贵州隐藏起来,并隐姓埋名,那时没有户口所查,没人知道这些人来自哪里。
2.偏僻地方
从吴三桂墓地所处的岑巩县位置来看,是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此地是武陵山、苗岭山余脉交错的低山丘陵,境内山峦重叠,河溪纵横。处在这样一个深山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没人会注意隐姓埋名的吴三桂后裔。
3.口口相传。
据资料记载,吴家后裔在贵州生存,对于吴氏家族的秘密守口如瓶,只会交待一个稳妥的人知道此事,而且不能记录,只能存在心里。此人死之前,也要再传给另一个可靠吴氏后人。用这种方法,才使吴氏后人一代一代传下来,但秘密只有一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