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记录下慈禧私生活的女作家 没有皇室血统 为何却自称是公主吗?情缘阅读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慈禧太后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是一个抱残守缺、食古不化的老太太。她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反对戊戌变法,拖延立宪改革,拒绝接受先进的事物,把大清拖向了崩溃的边缘。
不过在私生活上,这位老太太却是十分新潮,对西方的新事物非常感兴趣。早在20世纪初,慈禧就学着外国的公使夫人们喷香水、吃甜点、拍相片。尤其是在照相上,慈禧还玩出了花样,隔三差五就找李莲英他们陪她玩角色扮演,她自己打扮成观音来拍照,堪称是中国最早的一位Coser。
给慈禧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为她带来这许多西方新奇物事的,乃是两个不满18岁的小女孩,德龄和容龄姐妹。
德龄和容龄的父亲是清朝的外交官,曾先后出使日本和法国,两姐妹就是在随父亲出使期间,在巴黎入学,接受了西式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她们随父亲回国,不久之后,就因熟悉英法两国语言,被慈禧召进宫中充当了她与外国公使夫人间的翻译。
在工作之余,德龄和容龄大多数时间都是陪慈禧聊天、打牌、试衣服,在宫中陪伴慈禧度过了2年多的时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父亲裕庚病重,德龄两姐妹开缺陪同父亲到上海就医,但回天乏术,裕庚在同年去世。
在这之后,两姐妹都没有再回北京。德龄嫁给了美国驻沪总领事馆的副领事,不久后一起到美国生活。在此期间,德龄将两年间在紫禁城中与慈禧一同生活的所见所闻写作出版,名称为《清宫二年记》,作者署名为“德龄公主”。
德龄自称为公主,显然是不妥当的。根据清制,对公主、格格等称号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只有皇帝的亲女或者嗣女,才有资格称公主。德龄的父亲是汉军正白旗人,根本没有满族血统,跟大清皇帝,更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
也有人说,德龄《清宫二年记》原稿是用英文写作的,署名“Princess Derling”,本意是德龄郡主,是汉文翻译错译为了公主。网络上一些文章还煞有介事地介绍道,德龄和容龄因被慈禧太后宠爱,都被封了郡主的头衔。但是从可靠的史料上来看,却找不到这种说法的出处。
一些信口开河的人可能觉得,公主头衔不易得,郡主称号应该烂大街吧。而实际上,除了公主以外,清朝的宗室之女通称格格,分为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五个等级。郡主作为格格中第一等级,也是只有亲王的嫡福晋所生之女,才能获此殊荣的。连亲王的侧福晋所生之女,都要降两级,只能当郡君。
因此,就算是一手遮天慈禧,也没有资格凭着一己好恶,就随便封个没有皇室血统的女子当郡主。而且,她们的父亲裕庚曾经以“赏二品衔、以四品京堂候补”出使外国,回国后官阶不过三品,不算什么超品大官,也未曾对大清有何空前绝后的巨大贡献,慈禧也就更不可能破例,让德龄姐妹享受亲王女儿的待遇了。
还有人认为,“德龄公主(Princess Derling)”这个称谓,只是她的一个笔名,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德龄可能只是刚好很喜欢Princess这个单词而已。然而,这种说法就有些强词夺理,低估了读者朋友们的智商了。
可以想到,出版商以“德龄公主”作为署名来出版书籍,背后肯定是有其目的,并且得到了德龄的首肯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德龄在美国的作家圈子里没什么名气,但她确实曾有过在慈禧身边的宫廷生活经历,父亲也算一个级别不低的官员,说她是公主,糊弄一下美国人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以公主的视角来描述慈禧这位东方古国最大当权者的私生活,也许还能引起美国读者的阅读兴趣。
所以,德龄在这里敢犯下大忌,冒充自己是公主,说到底,其实只是为了增加她的新书销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