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年代,清河区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一心打鬼子,专救老百姓”,歌中反映的就是马耀南和他的两位弟弟马天民、马晓云的感人故事,而其中的大哥马耀南,则以其投笔从戎、成为书生司令的传奇经历,为老区人民所熟知。
马耀南名方晟,字耀南,1902年出生于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今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1924年,22岁的马耀南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高材生”。不仅学业有成,马耀南更是在人生极早的年纪,就有了抗日救亡的革命意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当局屈从帝国主义摆布,同意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年仅17岁的马耀南对此义愤填膺,他写在当时的日记记录了他的心声:“我们要把帝国主义赶出去,我们要做真正的中国人”。当时在山东省立济南第一中学就读的他,积极参加爱国反帝活动,并参加了山东早期的共产党人邓恩铭、王尽美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接受了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
马耀南曾满怀激情地加入了国民党,并且很快成为天津市党部的领导成员,但蒋介石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大肆屠杀共产党员,马耀南当机立断退出了国民党,回到天津积极参加倒蒋活动,并因此被蒋介石通缉。1933年,他受家乡长山县各界联名邀请,回到故乡出任长山中学校长,从此立志为国家培育有用人才,走教育救国之路。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不久,马耀南决心投笔从戎,抗日救国。他在当年8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上海炮火异常凶猛,全国已入血战状态。自顾尚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自即日起,当特别振奋,求有所报命国家,获取较大代价之牺牲,方不愧生世间。”正在此时,国民党方面也摆出了一副抗日的面孔,想利用马耀南在当地的影响,扩大国民党的势力范围,于是宣布恢复马耀南的国民党党籍。马耀南当即表示:“国民党要我,可我不要它!”
1937年黑铁山武装起义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成立。马耀南带着筹来的三支枪、几百元钱及长山中学的油印机、急救包等赶到黑铁山,临危受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参谋长,同时任临时行动委员会主任。1938年3月,起义部队发展到2000多人,活动在胶济铁路南北的广大农村,在邹平县城扩编后,马耀南任司令员。
这支部队的日益发展,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自称鲁北抗日总司令的刘景良以高官厚禄拉拢马耀南,不仅被他严词拒绝,还当面揭露了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无耻行径,山东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总司令沈鸿烈委任马耀南为鲁北行署抗日纵队司令,他当场将委任状撕得粉碎。1938年10月,马耀南加入中国共产党。
马耀南与副司令员杨国夫带领部队横扫战场,取得了卓越的军功,然而在1939年7月22日,三支队司令部在桓台县牛王庄与敌人遭遇,马耀南率司令部机关人员和机炮连突围,至大寨村时不幸遭敌伏击,壮烈牺牲,年仅37岁。1942年,中共清河地委决定成立“耀南中学”,以示纪念。
光阴荏苒,星移斗转,一代书生司令马耀南已随着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逐渐远去,但他用鲜血换来的今日之和平安定,让我们永远将这位英年早逝的烈士牢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