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为什么要认孙子李謜做儿子?原因是什么

2020年07月24日22:02:37

还不知道唐德宗李适为什么要认亲孙子李謜做儿子的读者,下面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唐朝二十一帝中,唐德宗李适是一位很奇特的皇帝。

李适的一生几乎都处于纠结与矛盾中。他矢志复兴大唐社稷江山,却在遇到重重阻力后绝望,破罐子破摔,导致复兴大业付之东流。

相比于他为君的功过得失,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居然认自己的孙子做儿子,这在比较重视传统道德和礼节的帝王家,是极为少见的。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大唐皇帝敢于冲破传统人伦道德的约束,做出这样让人瞠目的奇葩之事呢?

一、以孙为子

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第十位皇帝,父亲是唐代宗李豫。在他十四岁那年,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他与许多皇室子弟一样被迫四处逃难。

他一生中有十一个儿子。而实际上,他亲生的儿子只有九个。另外两个儿子,一个是他的侄子李谊,一个是他的孙子李謜。

怎么回事呢?

李适的父亲唐代宗李豫有个嫡子李邈,按说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可惜天不假年,李邈最终英年早逝了。唐代宗追封李邈为昭靖太子。

李邈死后,留下一个儿子李谊。唐德宗明白,若是兄弟李邈还活着的话,自己能当天子的可能性很小,毕竟他李邈才是嫡子。所以,唐德宗就将李谊收为儿子,而且排名第一,也就是长子。李谊从一个没爹的孩子,摇身一变成为皇帝的大儿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幸运。

李谊确实也没让唐德宗失望,做泾原节度使、扬州大都督时,曾经平定过乱军。泾原兵变时,唐德宗逃奔奉天,叛军围城,李谊作为皇子中年龄最大的,亲自率军固守城池,最终将叛军击败。后来唐德宗驾崩,李谊哀不自胜而死,也算得上一位孝子。

二、李謜其人

李謜,是唐顺宗李诵的儿子。唐德宗非常喜爱这个孙子,就将他收为儿子,排行老六。这样一来,李謜也就同亲生父亲李诵从父子关系转变为兄弟关系了。

李謜,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出生。刚刚年过不惑之年的唐德宗经常来看他,带他去玩。

李謜,虽然年纪不大,但由于得到唐德宗的异常喜爱,所以贞元四年(788年),就被封为邕王,授开府仪同三司。一个六周岁的孩子,放在现在等于才出幼儿园,即将迈入小学一年级门槛的小学生,能处理什么政务,但是他的爵位和官位已经很高了。

后来,李謜又相继领义武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

尽管唐德宗异常喜爱这个儿子(孙子),可是这个李謜实在是太命薄了,在贞元十五年(799)就死了,年仅十八岁。

唐德宗悲痛异常,宣布辍朝三日,追封李謜为文敬太子。而且出殡那天,唐德宗亲自率领群臣痛哭着送到通化门外。

这样一来,唐德宗一朝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生死两太子:生太子李诵和死太子李謜。而且,死太子还是生太子的亲生儿子。

太子李诵不知心里是作何感想,明明是自己的儿子,却成了弟弟,而且身份和自己一样都是太子。

三、分析原因

至于唐德宗为何要让孙子做自己的儿子,历史上一直有不同的说法。现将三种最普遍的说法分析于下:

一是唐德宗确实太爱这个孙子了。《新唐书卷八十二》中说李謜:“见爱于帝,命为子”。也就是说,唐德宗让这个孙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太喜爱他了。

二是李謜长得像唐德宗爱过的一个宫女。这是明传奇《两世情恋》、清传奇《青莲记》演绎出来的。说是在安史之乱时期,少年李适受到了比他大四岁的一个宫女青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二人发生了关系。后来,身怀六甲的青莲,为了救李适,将马让给他逃走,自己则死在了叛军马下。

此后,李适一直对青莲念念不忘。后来,他发现孙子李謜与青莲长得很像,认为是上天给了他一个补偿的机会,十分高兴,就收为儿子。这个故事虽然很感人,可惜毕竟只是文艺作品,所以不足采信。

三是受唐肃宗的影响。唐代宗李豫的嫡妻崔氏生有俩儿子:一个是李邈,一个是李偲。唐肃宗李亨十分喜爱李偲这个孙子,将其封为召王,并收为养子。

综上所述,唐德宗李适将孙子收为儿子,既有传统因素,又有个人因素。传统因素是:他的爷爷唐肃宗就曾将孙子收为儿子,那他再将孙子收为儿子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个人因素是:他确确实实太喜欢这个孙子了,比对自己儿子的爱更甚,所以要让孙子成为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