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是怎么从康王变成皇帝的?他经历了什么

2020年07月16日13:04:22

赵构为何从一位能文能武的康王蜕变为屈辱求全的皇帝?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情缘阅读小编一起看下去。

“性格,既不坚固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活动变化着的,和我们的肉体一样也可能会生病。”英国小说家爱略特如是说。心理学认为,性格的形成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更多的受到后天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变故的冲击、涉世经历的风波都会在无形中支配着个人性格和心态的演变。今天,我跟大家聊一聊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一位能文能武的康王是如何蜕变为屈辱求全的皇帝的呢?

提起岳飞绕不过秦桧、赵构,说到赵构,又离不开“昏庸、软弱、求和、逃跑”一类的贬义词语。赵构虽然建立南宋王朝,令赵宋江山延续一百五十三年,然历史上有关他的评价基本是毁誉参半,特别其为与金人议和,以“莫须有”罪名赐岳飞死于大理寺后,更是被带上“昏君、庸君”的帽子。

不过,细读《宋史.高宗本纪》不难发现,赵构最初登上舞台的形象集“勇敢无畏和博学多才”于一体。据史料记载看,他因母亲地位低下,为了赢得父皇徽宗的另眼相看,自小广泛诵读书籍加上记忆力好,故而学问渊博,而且此人天生神力—“挽弓至一石五斗”,能拉开一石五斗的弓,接近二百斤重,足见和当时皇室里的兄弟们,赵构是能文能武。

再有,靖康元年春,金人南侵,即将逼近开封城,钦宗皇帝赵恒急召群臣商议对策和金人提出议和,金人趁机所要大量黄金白银,并要求将攻陷太原据为己有,同时宋朝廷必须派宰相亲王各一人到金营做人质,才会同意双方议和。宰相方面钦宗帝派了张邦昌,至于亲王,史书记载:“钦宗召谕指,帝慷慨请行”,就是说钦宗召集亲王询问何人愿为他分忧时,只有19岁的康王赵构挺身而出,慷慨请行。临走前,还跟皇帝哥哥说:“如果宋金两国交战,不用顾虑我,尽管打”,完全是一副大义凛然的丈夫形象。

见到如狼似虎的金兵,张邦昌被吓得魂飞魄散、腿脚发软,而赵构则淡定从容。宋军将领姚平仲率军勤王,到达汴梁后,夜袭金营,但消息被泄露,金兵早有防备,姚平仲大败。

完颜宗望大怒,带领士兵抡刀闯进帐篷责问,张邦昌瘫软在地,说不出话,赵构依然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回应道:“大宋勤王兵马云集,有几十万之众,有一两支兵马没约束住,前来劫营也很正常。”

完颜宗望看到赵构始终淡定从容的样子,怀疑其并非宗室亲王,而是将门之子冒充的,要求宋钦宗换一个,于是,钦宗派出肃王赵枢代替赵构,赵枢见到金兵,立即瑟瑟发抖、口不能言,和张邦昌如出一辙,宗望见到后,认定这回是货真价实的亲王。

后来金人知道宋高宗就是当年康王时,悔得肠子都青了。敌营中和金帅的剑术较量更成为其一生最大的亮点。短暂的人质生涯极大地提高了他在宋室的声望,父兄对他刮目相看,封其为太傅,钦宗视其为危难之际里唯一靠得住支柱,后来二次出使金营和搜集援兵的担子都曾交给赵构。

从种种表现看赵构是有能力的,若延续在金营里面这股无所畏惧的气势,不至于患上严重的“恐金症”,成为有名的“逃跑”皇帝,也不至于在宋军大获全胜前,连下诏令命岳家军班师。赵构在靖康之难前后到底经历了什么,令其心态大变,不信百姓、不信武将,连搭档秦桧都提防着。

这还要从一个被活活打死的兵部尚书说起。

金军二次来犯后,钦宗又让赵构出使金营,同他前往的还有当时北宋尚书叫王云,待二人走到河北磁州,被宗泽提醒敌营已经有亲王做人质,金人并无真心议和,他此去怕是凶多吉少,建议他先回朝和皇帝说明情况。身旁的王云也同意宗泽所说。

不料,磁州百姓听说朝廷又要议和大为不满,加上王云跟拥挤过来的百姓发生语言冲突,结果州民大骂王云为奸贼,并群起而攻之。朝廷命官,没有死在敌军金戈下,反而血溅磁州。明代学者刘光祖在《紫岩利应庙记》针对此事指出:天使公代高宗死,於俄顷间,与纪信脱高祖与荥阳事相类。即当时若没有王云在旁,被打就是他赵构了,这功劳与汉朝纪信在荥阳城危之际假冒刘邦助其脱险比不相上下。对此赵构也心知肚明,故称帝后,封王云为“忠显公”,还亲自下令为其建庙宇。

此事,对赵构的影响极大,让他意识到百姓的可怕,磁州百姓当着王爷的面动手打人,眼里哪有朝廷、哪有他康王?自此,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成了他眼中的洪水猛兽。

靖康二年,赵宋皇室成员被掳北上,赵构因外出凑兵勤王成了漏网之鱼。皇帝被俘,京师沦陷,李纲、宗泽等人的辅佐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政权。

赵构刚登基,金人听到消息后立马派兵穷追猛打,逼得他东躲西藏,甚至还在海上飘了40多天,他也是历史上最能跑的皇帝了。

从扬州到杭州再到海上,这逃跑的日子让他吃尽了苦头,像父兄一般与金议和的愿望愈加强烈,宁愿称臣也要保性命。同时,赵构逃跑期间,亲小人远贤臣,引起了手下将领的不满,在他们一行跑到杭州时,赵构身边的武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杀了权臣王渊,宦官康履,还逼着赵构将皇位让给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让哲宗的皇后孟太后垂帘听政,将赵构软禁在寺庙里。

四天后,韩世忠、刘光世等将领率兵勤王,平叛兵变,赵构重登皇位。

苗刘被杀,兵变平息,但是此事让赵构更急忌惮武将的权利。宋自赵匡胤开始重文轻武,惧怕武将造反。赵构迫于形势用岳飞、韩世忠等,但内心忧虑忡忡,此番亲身经历更让他后来想尽办法分解武将兵权,包括不惜赐死有功将领;同时,苗刘兵变中,那句“皇上来路不正,将来钦宗皇帝回来,你该往哪里放?”成了他一生的噩梦。

建炎四年,宋军先是取得黄天荡大捷、继而岳家军也收复了不少失地,形势对宋大为有利,奈何赵构趁机与金人达成议和,继而收回韩世忠的兵权,消除了武将可能构成的威胁,接着就是应对权臣秦桧,秦桧不过是他的一颗棋子,只是秦桧受金人赏识又能很好完成议和任务,故不能把他如何,只能千般提防,盼到秦爱卿一死,他才彻底放松。

如果说康王赵构是勇者无畏,那么高宗赵构让我们看到更多是恐惧、逃跑以及提防,而推究其性格演变的缘由离不开靖康前后的遭际,这不但影响到他和孝宗两朝的施政方针(譬如养子孝宗继位意图北伐收复中原,一直受到他的反对),甚至影响到南宋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