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为什么要严惩林则徐?真相是什么

2020年07月29日06:42:38

道光为何要严惩林则徐?宰相的大力保举 反而帮了倒忙。下面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所有版本的故事中,道光皇帝都是被欺瞒、被蒙骗的那个人,因为穆彰阿和陈孚恩等人毁灭了证据,加上王鼎亲儿子的配合表演,才相信了王鼎真的是因病而亡。但细思之下,道光在整起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似乎并没有史料所记载的那么无辜。

尽管陈孚恩在案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掩埋了证据,但当时亲见其事者不少,事件的一些细节被传了出来,因此直至今天我们仍能在许多清人笔记上看到关于这件事的记录。就连那时远在新疆的林则徐,都耳闻了王鼎自缢的事件,而近在紫禁城的道光皇帝,难道会对此一无所知?面对疑点重重的大学士之死,道光好像也没花心思去稍微了解一下,就匆忙给王鼎安排了后事,难道内心中也未曾有过一丝疑问?

虽然我们前面说道光志大才疏,不能体察下情,的确可能被穆彰阿所蒙蔽,但此事从逻辑上看却显得不太合理。《庸庵笔记》续载:

“蒲城薨未几而林公召还,复为陕甘巡抚。世俗皆言蒲城薨后,宣庙常闻空中呼林公姓名,故不久赐还。此说虽未尽然,然亦足见人心所归仰云。”

当时民间传说王鼎自缢后,道光出现了幻听症状,经常听见半空中有人喊林则徐的名字。幻听一说乃无稽之谈,不过道光召还林则徐却是事实。

王鼎尸谏三年后的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先被召回京师,以四五品京堂候补,不久后重新起用为陕甘总督。穆彰阿与林则徐是死对头,直到咸丰初年,穆彰阿还在不遗余力地排挤林则徐,因此召还林则徐不可能是穆彰阿所促成,而是道光自己做出的决定。

当年道光罪责林则徐的态度很坚决,不管是不是立了大功,有没有大臣保举,该流放还是流放,丝毫不为所动。但没想到道光打人的板子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林则徐才被遣戍了三年就被召回,且一复出就出任封疆,这波操作可能连穆彰阿也没看懂。道光决定召回林则徐时,是否想起了三年前据理力争,不惜以死相谏的旧臣?我想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

道光放任穆彰阿、陈孚恩一党掩盖事实真相,对王鼎尸谏采取冷处理做法的原因,我们也不难猜测。王鼎虽然不结党,没什么朋友,但他在官场上口碑很好,人人都承认他是个忠臣。

什么情况会逼得一个忠臣走投无路,要用自尽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舍生取义?那肯定是碰上了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

要知道,明朝时的海瑞提前买好棺材,准备尸谏嘉靖皇帝,到最后也没真的死掉。道光若承认王鼎尸谏,无异于打自己的脸,让自己背负恶名的同时,还有后续的一堆烂摊子等着收拾。所以道光还是一如既往地祭出他的拖字诀,把自己无法应对的事情尽量往后拖延。

而道光之所以听不进王鼎生前的劝谏,主要是因为他自己比较小心眼,导致王鼎的卖力帮衬,反而给林则徐帮了倒忙。《清史稿》对王鼎的评语,是“生平不受请托,亦不请托于人”。一个仕宦数十年从不求人也不帮人的高官,突然间跑到皇帝面前大力举荐林则徐,而且还似乎变成了日常工作,每次觐见都拿出来说,道光心里开始犯嘀咕,这俩人是不是私底下有什么勾结。

古代统治者最忌手下官员结党,尤其是宰相与疆臣间的内外勾结,对皇权的威胁更大,所以道光不仅不肯赦免林则徐,而且还要把他发配到最远的地方,尽量隔开两人。

等到后来王鼎自戕,以及看到林则徐戍守新疆时依然忧国奉公的表现,道光才想明白了王鼎当年的苦心。嘉庆当年对道光有很高的期许,可直到最后,他甚至还没有提笔写下罪己诏的勇气。